秦始皇逝世后,秦朝的命运开始急剧下滑。虽然名义上仍拥有广阔的版图,但实际上,由于内乱和起义的频发,边疆地区纷纷脱离了中央的统治。
秦二世时期,名义上继承了秦始皇时期的庞大疆域,东至辽东、朝鲜,西至甘肃、四川,南至越南北部,北抵阴山。陈胜吴广起义的烽火燃烧了秦朝的心脏地带,使中央权威迅速崩塌,实际控制范围大幅收缩。这一时期,秦朝的统治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
南方边疆的百越地区,在秦始皇南征后设立的南海、桂林、象郡等郡,也在秦末的动乱中失去了中央的管辖。地方官吏赵佗趁机在岭南割据,建立了南越国,使得广东、广西等地实际上脱离了秦朝的统治。这一变化,对于秦朝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北方河套地区(九原郡),在蒙恬北击匈奴后曾一度收复,但在秦末因为戍边兵力内调镇压起义,防御空虚,匈奴重新占据了该区域。这使得北方防线严重收缩,给秦朝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西南夷(如云南、贵州等地)以及原六国故地(如楚、齐等区域),在起义频发的情况下,秦朝的行政体系彻底崩溃。这些地方的实际控制权已经转移到了起义军或旧贵族手中,秦朝所推行的郡县制在这些地方已经名存实亡。
秦朝在秦始皇去世后的短短几年内,由于统治的崩溃和边疆的失控,实际控制区域从鼎盛时期的统一状态迅速瓦解。随着秦朝的最终灭亡(公元前207年),这个曾经一统天下的庞大帝国彻底分裂。这一历史变迁的背后,是无数英勇悲壮的故事和历史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