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曾经被称为抗菌素。它的功能远超过其名字所赋予的,因为它不仅能消灭细菌,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也有着显著的抑制和消灭效果。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通常将抗菌素更名为抗生素。一项重要的提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九三学社新疆区委员会向新疆政协递交了一份提案,指出我国每年有约8万人因抗生素的滥用而失去生命,而药品不良反应中近六成是由抗生素引起的。
滥用抗生素的严重性不容忽视。由于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的针对性不够强,它不但无法消灭致病细菌,还会误体内的有益细菌,给人体健康带来全新的威胁。这不仅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增加了医疗负担。对此,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力度。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中国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概率高达80%,而抗生素的费用也占据了全部药物费用的约40%。令人震惊的是,在这之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并不需要服用抗生素。实际上,在临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案例中,超过半数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反而对某些器官产生了不良影响。
李安民,九三学社新疆区委员会的专职副主委表示,“滥用抗生素对儿童的危害尤为严重。”在儿科就诊的患儿中,有80%至90%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尽管其中约90%是由病毒引起的,并不需要抗生素的治疗,但实际上在临床上有高达90%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使用了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时,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抗生素的毒副反应不容忽视。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会损害听神经和肾脏,引起耳鸣,甚至导致耳聋和肾功能衰竭。氯霉素可能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环素则可能影响儿童牙齿的发育。而喹诺酮类则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并影响生长发育期的骨骼发育等。让我们谨慎使用抗生素,保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