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国已在九个省份本土病例中发现了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Q.1及其亚分支,累计报告感染病例达到四十九例。关于这一变异毒株的动态如下:
从流行现状来看,BQ.1在我国尚未形成广泛传播,病例数量相对较少。当前,我国主要流行的毒株仍然是奥密克戎BA.5.2和BF.7亚分支。尽管如此,我们仍需保持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关于BQ.1的致病力与临床特征,该毒株的致病力相较于早期变异株明显减弱。目前,我们尚未观察到感染后重症率、死亡率或临床严重程度的显著增加。感染者的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型相似,并未出现明显的异常临床表现。这对于全球抗击新冠疫情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接下来,我们来深入了解BQ.1的病毒溯源与分支特征。BQ.1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第六代亚分支,而BQ.1.1则是其第一代亚分支。值得注意的是,该毒株最早于2022年6月在尼日利亚被发现,随后在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地逐步传播,显示出较高的传播能力。
从国际传播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10月,BQ.1系列毒株已在六十五个国家被检测出,并在一些亚洲国家引发局部流行。世界卫生组织及多国监测数据表明,尽管BQ.1的传播力较强,但目前尚未有证据显示其致病性或致死率有所上升。这一信息对于全球疫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继续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我们也要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