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身份证法迎来新修订:指纹信息成必备要素
昨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居民身份证法》修正草案进行了审议。这项草案规定,中国公民在申请领取、换领或补领身份证时,必须登记指纹信息。一旦新法顺利获得通过,预计最快从后年元旦起,旧版身份证将全面停用。
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详细解释了这一变革背后的意义。他提到,未来在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不仅能使国家多个机关通过计算机快速验证身份,有效杜绝盗用他人身份的犯罪行为,更能为防范恐怖袭击等威胁提供重要手段。这一改革无疑将提升国家治安水平。
这一修订也引发了部分中国网友的担忧。一些网友认为,办理身份证需要留下指纹信息,代表着国家对个人监管的进一步加强,未来一旦遗失身份证,损失将更为严重。这种担忧在台湾也曾有过类似的讨论,但最终因人权考量而未实施。
杨焕宁对此解释道,新一代身份证中登记的指纹信息是数字化的指纹特征点,无法还原成指纹图像,因此公民的指纹信息安全将得到有效的保护。新身份证使用的专用芯片已预留指纹信息储存区,无需更换证件即可增加指纹信息。
为了防止指纹等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草案还明确规定,任何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只要泄露公民个人信息,都将构成犯罪行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据英国BBC新闻报道,这意味着中国警方未来将掌握全国居民的庞大指纹数据库。而中国《法制晚报》报道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指纹等人体生物特征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身份证件中。目前,全球实行身份证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中,已有超过一半在证件中加入了指纹信息。这一改革标志着中国在身份管理领域的进步,旨在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