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中医肾病的方法和效果

肾病,这一临床综合征,源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白蛋白从尿中丢失。其典型特征包括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以及高胆固醇血症,并伴随着明显的水肿。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种类型,而在小儿时期,绝大多数病例为原发性肾病。

这一病症多见于3至8岁的儿童,男孩的发病率略高于女孩。在学龄前儿童中,微小病变型较为常见,而学龄儿童则更多表现为非微小病变型。肾病在中医领域被归类为“水肿”()范畴,其病程较长,病情顽固,易于复发。

对于肾病的中医内科治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两个主要证候及其对应的治疗策略。

首先是脾肺气虚证。此证候表现为全身浮肿,尤以面目为著,小便减少,身体沉重,面色苍白,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容易感冒,或有气喘、咳嗽等症状。治疗方法以补脾益肺为主,常采用胃苓汤合玉屏风散。这一方剂的主要药物包括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苍术等。针对伴有腹胀尿少的患者,会加入大腹皮、薏苡仁以增强利水消肿的效果;若胸闷纳呆,则加入砂仁、枳壳、木香以健脾行气和胃。

其次是脾肾阳虚证。此证候表现为全身浮肿,按压后凹陷难复,以腰腹下肢最为严重,患者常感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尿量减少或全无。舌质淡润,舌苔白滑,脉象沉细。治疗策略是健脾温肾,化气利水,常采用真武汤作为主要方剂。这一方剂包括附子、茯苓、白术等。对于水肿明显的患者,会加入五苓散、五皮饮以强化利水功效。如阳虚偏向肾部则加补骨脂、鹿角片补肾壮阳;如脾阳虚较明显则加入党参、干姜温运脾阳;若大便溏薄,则会推荐加炒扁豆、苍术以健脾燥湿。

肾病的治疗需要耐心和坚持,因为病情顽固且易复发。但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我们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