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烟草危害大 防制烟害政府责无旁贷

业在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健康危害型产业”,其流行成为慢性病快速上升的主要危险因素。面对这一严峻现实,防制烟害的责任无疑应由承担。

2011年初,中外专家共同完成的评估报告指出,中国在控制方面的履约效果不佳,与全球其他缔约国相比,各项政策执行情况都排名靠后。同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的目标。尽管纲要具有权威性,但至今未见制定实施的规划与步骤,这不禁让人担忧。

当今,慢性病已经对经济与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控烟是解决这一危机的最紧迫和行之有效的措施。某些只关注利税的决策者显然忽视了这一点,他们的短视决策不仅误导了中央政策,更坑害了亿万人民。

控烟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免受烟雾的危害。中国拥有庞大的吸烟者和二手烟受害者群体,公共场所的烟雾不仅伤害吸烟者本身,还使无辜的旁观者遭受伤害。一种让全国超过80%人口受害的陋习,必须予以重视并采取行动。

在多项控烟政策措施中,“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和警示危害是最为广泛受益的措施,也需要最广泛的公众动员和参与。为了改变广大人群的习惯,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并着力推行。国家层面的立法势在必行,且必须迅速进行。

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国家层面的《公共场所禁烟法》。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提出的控烟议案和提案数量众多,代表人数超过百人,反映了公众的高呼声和广泛支持。作为受危害严重的缔约国,我们应该积极回应这一广泛而强烈的民意。

公共场所禁烟是一项移风易俗的行动,涉及广大人群习惯的改变。为此,必须采取明确的法律规范和最有效的手段向公众广泛告知使用的巨大健康风险。使用带来的严重健康风险是控烟的理论基石和公共场所禁烟的科学依据。

由于未能采用最为有效的告知手段,中国公众对使用的危害知晓率不高。行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断模糊的危害,迷惑公众认知。随着对危害研究的深入,我们应该采取最有效的手段,如图形警示等方式,向公众广泛告知使用的危害。图形警示可以具体、清晰、明确地将的健康风险传递给公众,使最广大、最需要得到警示的人都能方便地获得信息。

为了人民的健康福祉,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坚决控烟,保护所有人免受烟雾的危害。需要积极行动,全面推行控烟政策措施,确保人民的健康与安全。它,作为一种既有效又经济的警示方式,自问世以来,已经被46个国家和地区采纳,包括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澳门特区也已经立法实施。这一警示方式在许多地方以名义向公众提出,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在吸烟人数最多、遭受危害最大的中国大陆地区,却尚未采用图形警示。

今年8月至11月,由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联合推动的控烟倡导活动,在40个城市开展。他们巡展了来自世界各国及中国香港特区、台湾地区的烟包警示图形,并辅以专家的讲解与咨询,吸引了超过62万的观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公众对警示图形上烟包的平均支持率高达85.5%,其中北京等城市的支持率更是达到了90%。

对于商来说,图形警示如同洪水猛兽一般令人畏惧,因此他们必然会进行抵制。这让决策者面临一个严峻的选择:是保护公众的健康还是追求的利润?是顺应公众的意愿还是附和业的利益?这一问题尖锐地摆在了中国面前。我们期望能够承担起警示吸烟严重危害的重要责任,排除业的干扰,果断地将最有效的警示图形印上大陆的烟包。

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并警示公众使用的危害,直接关系到广大公众的生命与健康。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中央应明确表达控制烟害的政治意愿,并承担保护人民健康的责任。将控制烟害视为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工作,加强领导,责成各部门切实履行《控制框架公约》。

2. 国家应立刻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场所禁烟法》或相关法规,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公众免受烟雾的危害。

3. 应在国内销售的所有烟包上印制说明具体危害的图形警示标识。

4. 国家应从战略高度进行规划,优先考虑人民健康,尽快摆脱对利税的依赖。

5. 尽快结束业的政企合一体制,防止业利用公权力来抵制与干扰控烟进程。

吸烟的危害不容忽视,而图形警示是一种经过证实的有效方式来提高公众对危害的认识。我们呼吁及相关部门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只有通过制定严格的法规、排除干扰、加强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控烟的目标,保护公众免受的危害。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