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武汉医废处置经受应急考验

引子

新冠肺炎疫情如狂风骤雨,席卷全球。随着医疗救治的紧张推进,各地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急剧增加。武汉,作为疫情的中心,其医疗废物的处置一度面临严峻的考验。疫情之前,武汉的医废日处理能力约50吨,而疫情高峰时,库存量竟达192吨。大量的医疗废物如若不能得到及时安全的处置,极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和环境污染。

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坚守。在全力救治患者的一场针对疫情医疗废物的应急处置攻坚战也同步展开。

全国所有的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与服务,实现了百分之百全覆盖。医疗废水、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处置,也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部紧紧围绕着“两个百分之百”的目标,细致扎实地推进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

2月24日,国家卫健委会同生态环境部等10部门,出台了《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生态环境部更是与湖北省的13个市州一一对接,为湖北及武汉提供指导帮助,快速提高处置能力。大量移动式处置设备、转运车以及抗疫物资被调往湖北和武汉。

截至3月2日,武汉前期的积压医废已全部清零,并实现了日产日清。到3月28日,全国医疗废物日处置能力已提升至6094.1吨。其中,湖北省和武汉市的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自1月20以来,全国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达20.7万吨。

在这不断刷新的数据背后,是无数坚守一线、日夜奋战的英雄身影。让我们走近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部门机构,以及环卫工人、转运司机等群体,聆听他们打赢医废应急处置攻坚战的故事。

在武汉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中心,生产一线负责人黄均平已连续工作了50多天。每天,他和同事们要处理上百吨的医疗废物。他们的努力,使得武汉市的医疗废物能够得到及时、安全的处置。

这场战斗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遭遇战。疫情发生后,武汉医疗废物的数量急剧增加,远超常规处置能力。从建设专业的处置设施到调集移动式处置设备驰援,各项紧急措施的实施都见证了这场斗争的艰辛与决心。像黄均平这样的医疗废物“收处人”,从幕后走到了前线,为武汉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疫情的加剧,张梅所在的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的一名清洁工人,她负责病区的清洁工作。疫情发生后,她始终坚守岗位,不仅要处理大量的常规医疗废物,还要处理具有传染性的医疗废物。她的工作变得更加繁重和危险,但她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专注。她的努力,是这场战斗中的一个小小缩影,代表着无数为疫情防控付出努力的普通人。疫情下的医疗废物处理:武汉的挑战与应对之道

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医疗废物的处理成为武汉市面临的一大挑战。疫情产生的医疗废物主要分为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等五大类,其中感染性废物占95%以上,如防护服、手套等。随着确诊病例的增多,武汉每日的医疗垃圾产生量不断递增,最高峰时甚至达到247吨,远超常规处置能力。

在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分局调研员胡续海的描述中,武汉市的医疗废物处理压力在疫情期间尤为突出。疫情发生前,医院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医疗废物是分开存放的,但疫情期间,所有垃圾都要按照医疗废物的标准处理。这不仅包括病人使用过的餐盒,还有如手术刀片这样的损伤性物品。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武汉展开了一场医疗废物处置攻坚战。北京佑安医院的李素英主任坦言,疫情高峰期间,恰逢春节,医疗机构的保洁、后勤、保安等人员回家过年,导致保洁员人数减少,医疗废物清理不及时。但中央指导组及时关注并协调这个问题,通过各级沟通和当地生态环境、住建部门的努力,畅通了医疗废物处置的出口。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武汉市多措并举。在生态环境部和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协调下,武汉接收了来自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等单位的捐赠,包括转运车辆和医疗废物周转箱(桶)。各区还应急组建了临时暂存库,缓解高峰时期医废储存困难。全国多地也派出增援力量,湖北还启动区域应急协调处置预案,组织其他城市协助处置武汉市的医疗废物。

武汉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中心的快速建设也是应对这一危机的关键举措。该中心从开工到投入运行仅用了不到14天。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类鸣总经理介绍,以往同等规模的项目至少需要半年。现在,该中心已经布设了多条生产线,大大提高了医疗废物的处理能力。一线工人们每天都要徒手搬运大量的废物,确保医疗废物处置不过夜。同时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也采取了紧急措施,通过自动化设备加快处理速度。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武汉市民和全国各地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得医疗废物的处理能力在短短时间内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精神,也彰显了应对危机的能力。她与她的团队在2月11日迅速赶赴武汉,仅仅在12日便调试好了设备,13日一早便开始了医疗废物的处理。“每天,我们的处理能力可达1.5吨,相当于35到40桶的医疗废物。在医院的峰值时期,每天产生的医疗废物约为80桶,其中一半被运出处理,一半则在现场处置。目前,几乎所有的医疗废物都在现场得到了处理。” 她说。

随着生态环境的紧急调度,全国共调集了39台移动式处置设备支援武汉,日处理能力近80吨,并且专门配备了140人的应急处置团队。这些设备旁边,就是医院原有的医疗污水处理站,负责医疗废水的收集处理。而新建成的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更是配备了先进的医疗污水处理系统,日处理能力分别达到了800吨和1000吨。

除此之外,这两家新建医院还设立了医废暂存间,并配备了移动式医废焚烧设备。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则在医院周边安装了水质、大气实时监测设备,以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武汉市坚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疫情期间的医疗废物能够被及时、全面地处理。

随着调度指令的实施,原本只负责垃圾收运的环卫部门,现在也安排了专人专车,并指定了专门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来承担医疗废物的应急清运处置任务。从2月29日起,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了一场为期3天的积存医疗废物“清零行动”,并在3月2日成功清零前期积压暂存的医疗废物,实现了日产日清的目标。

目前,武汉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已经大幅提升,通过新建、改扩建以及协同处置等方式,处理能力已从原来的每天约50吨提升至265.6吨,累计处理了超过1万吨的医疗废物。生态环境的严格监管也确保了所有的医疗机构和设施都得到了全面的环境监管和服务,医疗废水和废物也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收集、转运和处理。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对所有涉疫区域、点位进行了严格的包干管理,通过现场核查确保每一个问题都得到了整改落实。武汉市环境监察支队每天组织各区环境监察大队对各类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以及污水处理厂进行现场检查。自疫情防控开始以来,武汉已经累计出动了2.5万人次执法人员,检查了8128个点位,确保了医疗废物的安理。

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为例,现在他们的医疗废物产生量已经下降到每天150桶左右。而在全市范围内,通过医疗废物处置调度指挥中心的精准调度,确保了医疗废物能够安全、高效地转运处置。尽管有时候会有车辆的空驶,但这都是为了保证医疗废物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确保疫情期间的医疗废物能够得到全面的处理,保障环境的安全。最近,类鸣察觉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运回的医疗废物似乎变少了。在大门口,一台地磅负责称重,每一辆进出的车辆都会被仔细衡量。他注意到,“桶的数量没有变化,但重量却在不断减轻,最轻的一车竟然只有95公斤。”类鸣表示,虽然医疗废物的减少是个好消息,但这也导致了车辆的空驶,浪费了大量的运力资源。

为了畅通信息渠道、精准掌握情况,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推出了一款名为“医废通”的智能手机软件。这款软件不仅让医疗机构能够实时上报医疗废物数据,处置单位也能通过它汇总并分析数据。更重要的是,市、区环境管理部门能够实时掌握全市医疗废物的产生量、存储量以及转运、处置量的变化。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任宪友解释道:“医废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了市区环境部门、医疗机构和处置单位,形成了一个一体化的管理网络。这一系统的运用,让指挥部能够快速研判每日产废情况,优化调度管理策略,确保医疗废物的及时处理。

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吕文艳于3月29日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截至目前,湖北省的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处理处置工作平稳有序,没有出现任何影响环境安全的情况。

这一切的努力和成果,都被忠实记录在《》2020年4月3日的第13版上,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佳话,也为未来的医疗废物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不仅展现了科技的力量,更展现了人类在面临危机时的团结与勇敢。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