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9成梦游暴力都因外力刺激所致

梦游与暴力事件:深入背后的真相

当提及三国时期的曹操,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其英勇与果断。若我们在梦中游走,我们可能无法区分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在梦境中,我们的大脑似乎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梦游者甚至可以在梦中做出做饭、开车等复杂的行为,甚至有些极端情况下会实施暴力行为。研究发现,高达90%的梦游暴力事件是在梦游者受到外力刺激后发生的。

想象一下,醒来时发现自己双手沾满血迹,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历史上曾有一例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例:一名男子在梦游状态下驱车23公里,杀害了自己的丈母娘。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梦游与暴力行为关系的思考。是否真的存在梦游这一说法?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是在梦游状态下做出的?这些问题充满了争议。

让我们深入这一案例。1987年,加拿大多伦多的肯尼斯·帕克斯在梦游状态下杀死了自己的丈母娘。他并无明显的动机,且和家人的关系良好。专家研究指出,帕克斯可能患有异睡症,他的行为可能是在梦游状态下受到外界刺激引发的暴力行为。美国拉什大学心理学系主任、著名睡眠专家罗莎琳德·卡特赖特的研究认为帕克斯是无辜的。考虑到帕克斯有梦游史且不存在明显的动机,法庭最终判决其无罪。这一判决引起了社会广泛争议,舆论对此褒贬不一。此后,不少刑事案件的被告人也声称自己“梦游”,使得“梦游”一词在司法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梦游时的行为复杂多样,甚至包括暴力行为。除了帕克斯的案例外,还有其他梦游者伤害自己或伴侣的案例。有的丈夫醒来发现自己用手臂锁住妻子的头部,有的老者在睡梦中掐死了相伴多年的妻子。这些案例让人们不禁对梦游产生恐惧和疑惑。梦游时,人们的大脑似乎进入了一种特殊状态,一部分大脑处于睡眠状态,而另一部分则保持清醒,这导致了一系列异常的睡眠行为。

科学研究发现,梦游并不罕见。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至少发生过一次梦游,约有3%-4%的人经常梦游,且大多数为男性。还有大约2%的成年人承认自己在睡眠期间出现过暴力行为。这些数据表明,梦游及其相关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且较为常见。

对于梦游的现象和背后的机制,科学仍在不断研究和。随着人们对睡眠领域的深入了解,我们有望解开梦游背后的神秘面纱,为那些被误解和困惑的人们带来真相和答案。在人类的生活中,有一类特殊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梦游。尽管许多人对此感到神秘甚至恐惧,但科学家们正努力揭开梦游背后的神秘面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梦游的世界,其中的奥秘。

曾经,人们认为梦游是因为有心结未解。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曾提出这样的观点。随着对大脑神经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梦游等异睡症实际上是睡眠周期存在的缺陷。在典型的八小时睡眠过程中,大脑在快速眼动睡眠(REM)与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模式之间切换。在REM睡眠阶段,大脑活跃度极高,身体处于瘫痪状态,以防止梦中的行为付诸实践。

对于梦游者而言,他们的大脑在异于常人的状态下运作。研究发现,梦游者的大脑扣带回后部皮层血流量增加,负责控制运动和空间感知的部分处于兴奋状态;而维持意识清醒的额顶联合皮层血流量下降。这些大脑区域在梦游时各自为政,导致梦游者虽然能够对外界做出反应,却失去意识和思维。

引发梦游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严重缺乏睡眠、长期精神紧张、环境噪音过大、摄入过量咖啡因等。值得注意的是,90%的梦游暴力事件是在受到他人刺激后实施的,成年梦游者比小孩更容易出现暴力行为。这背后的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在科学研究中,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往往更为复杂。在法庭上,许多被告人声称自己在梦游状态下实施暴力行为。对此,检察官、法官和医学专家展开激烈争论,被告人的意识状态及其法律责任。尽管有些被告人有明确的梦游史,但其“梦游”辩护仍难以被法庭采信。

美国明尼苏达睡眠异常治疗中心的米歇尔·波尔内曼主任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她发现真正梦游的情况很罕见,很多自称梦游的人在酒后犯事,而酒精会抑制大脑功能,不太可能导致梦游。她认为,要判断一个“梦游”案例是否可信,需要看被告人的行为模式是否符合异睡症的表现。例如,被告人在雪地中光脚行走而不觉得不适,或者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正在实施某种行为等。

尽管科学家们对于梦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和未解之谜。梦游的机制、原因以及法律责任等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了解梦游、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神秘现象,并尊重那些可能受到其影响的人。毕竟,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各种未知的挑战和困境,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去面对和了解它们。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