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污染与血铅危机:车河镇堂汉村的阴影
对于广西省河池市南丹县车河镇堂汉村的莫正瑶来说,“镉污染”这个词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他6岁的儿子莫斯琦在河池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微量元素检验时,就被发现镉超标,几乎达到正常值的四倍。
当时,莫斯琦的身体状况总是出现问题,频繁住院,但原因却难以确定。直到医生告诉他们,孩子的血液中铅和镉两种微量元素严重超标,他们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铅超标可能导致儿童免疫力减弱,而镉超标则可能引发肺、肾等器官病变。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同年,大坝屯的莫旭也被发现血铅超标。这一发现并未引起部门的足够重视。直到2011年,车河镇堂汉村、车河村、坡前村的儿童中,出现数十上百名血铅异常的情况,问题才逐渐被凸显出来。
当记者走进车河镇时,数十位家长拿着孩子的微量元素检验单,指责镇上8家冶炼厂的废气污染导致孩子们铅中毒。根据村民们提供的检验单,记者统计发现,车河镇铅中毒的儿童超过百人,平均年龄大约5岁半,年龄最小的甚至不到1岁。
血铅阴云在车河镇上空笼罩。家长们在恐慌中带着孩子前往医院检查,同行的一共6个孩子,检验结果都是铅元素超标。消息迅速在村里传开,许多家长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据称,在2011年7月至11月间,可能有超过两百名孩子被送往医院检查血铅水平。
堂汉村的村民们将孩子铅中毒的原因归咎于村中三家冶炼企业的废放——堂汉锌铟有限公司冶炼厂、南星冶金化工有限公司冶炼厂和银星冶炼厂。这些工厂的存在,似乎成了孩子们健康的隐形杀手。
这些儿童血铅超标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受南丹县委托,对车河镇的儿童进行排查。官方公布的数据仅仅是一部分,实际上,这个人数在持续增加。根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上百名儿童的血铅水平超过了国际标准的正常范围。
血铅超标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些孩子出现了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运动不协调、视力和听力受损、智力下降等症状。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健康,不得不将孩子转到其他小学以进行预防或隔离治疗。
面对这样的困境,堂汉村的村民们迫切希望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也期待那些冶炼企业能够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减少废放,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莫斯琦一家位于南九线公路东侧的巍峨大山脚下,这里,安静而祥和。视线所及之处,南九线公路的西北方向,南星冶化厂就在不到一里路的距离内,与之隔山相对的则是堂汉锌铟厂。
他的家,与南星冶化的烟囱直线距离仅一两百米,距离堂汉锌铟的烟囱也仅在五百米之内。这样的距离,让人无法不联想到周遭的环境状况。
莫斯琦曾就读的堂汉小学,位于堂汉锌铟的北侧,与工厂的烟囱直线距离同样在一两百米之内。冶炼厂矗立山巅,而小学校则坐落在山脚下。村民们忧虑地说,学校似乎就在工厂的烟雾笼罩之下。
在大坝屯,总共有十七个儿童的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检测结果显示,至少有八人铅中毒。其中,莫汉森和莫池珍姐弟俩分别被检测出铅中毒级别为Ⅲ级和Ⅱ级。他们的生活环境并非个案,堂汉村内另一家冶炼企业银星冶炼厂也紧邻新村屯村民的住所。在新村屯,至少有十一名儿童被检测出患有血铅中毒。
当付玲的儿子被检测出铅中毒后,她痛哭流涕,向娘家亲戚求助。其中一位曾在疾控单位工作的亲戚告诉她,孩子铅中毒可能是当地空气污染所致。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村民们过去十年中一直担忧的事情。
十年前,堂汉锌铟和南星冶化两家冶炼厂在堂汉村建成投产时,村民们便发现农作物如禾苗大面积死亡,果树遭受二氧化硫的损害。当时的河池地区行政公署环保局成立了调查组,查实南星冶化试产期间环保设施未完善,导致周边大片农作物受损。赔偿金额并未得到村民的认可。尽管曾发生村民与工厂的冲突事件,但冶炼厂的运营并未停止,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时光流转,堂汉村又新添了一家冶炼厂——银星冶炼厂。过去的十年里,村民们一直担心环境污染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他们的担忧在2011年化为现实的残酷——至少56名孩子被检测出铅中毒。而在车河村和坡前村,也有至少46名孩子被检测出血铅超标,人们普遍认为罪魁祸首便是附近的有色金属冶炼厂排放的废气。
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部分儿童接受了药物治疗,而大部分儿童则通过每月免费领取的牛奶和鸡蛋进行营养干预。这些只是暂时的解决办法,真正的解决之道还需要从源头上寻找,那就是环境污染的治理与防护。南丹县为了支援隔离治疗期间的孩子们,推出了一系列援助措施。决定将孩子们转移到城关镇上学,并承担超过一半的幼儿保育费、小学生活费以及全部交通费用。这一行动充分展现了的关怀与担当。
官方最终认定儿童“血铅异常”的原因是“叠加因素”。这包括居住在成矿带上的村庄土壤本身含铅、210国道上汽车尾放超过设计流量、矿物运输产生的扬尘,以及村民偷采尾矿并囤积在房前屋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等因素。尽管这些因素被提出,但村民们对此持有不同意见。
村民们并不认同土壤含铅是导致血铅超标的主要因素。他们认为,如果重金属被埋藏在地下的深处,不对其进行开采、堆放、运输或加工,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同样,他们也不认为汽车尾放是主要原因,质疑为何靠近南丹县城和金城江的两端的孩子没有血铅超标。村民们强烈反对官方关于村民打野矿和在屋前屋后堆放尾矿的说法。他们认为这些指责毫无依据,并指出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私人已经不敢随意开采废井中的矿藏。如今,从矿区到车河村之间设立了检查站,矿石根本无法偷运到村中。
相反,村民们开始质疑,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冶炼厂的烟囱与居民区直线距离应该不少于1公里。但在车河村、堂汉村和坡前村,冶炼厂的烟囱与农民的住所和小学之间的直线距离甚至不到200米。对此,南丹县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缪芝龙表示,车河镇的冶炼厂在2007年前已经开工建设并投产,且都通过了自治区环保厅的环评。南丹县经贸局局长黄朝勇也指出,一些村民为了生活便利或做生意,自然向厂区迁移。
尽管冶炼厂大部分在2007年前开始建设,但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工厂一直在扩建。以南方冶炼厂为例,其生产车间距离一些居民家越来越近。这引发了居民对工厂扩建的担忧。实际上,地方已经开始实施部分村庄搬迁的计划,但这也涉及到巨大的安置费用和村民后续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如果搬迁工厂,地方也需要承担巨大的赔偿风险。
关于是否有具体的企业或官员为儿童“血铅异常”事件承担责任的问题,南丹县环保局副局长陆红并没有直接回答。南丹县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缪芝龙表示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他提醒记者注意理解这一情况的复杂性,既要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空间,也要考虑有色产业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尽管承认企业的无组织排放可能导致儿童血铅异常,但缪芝龙解释这只是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并非偷排偷放。
对于未来,南丹县的环保工作将更加注重土壤调查。也在努力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要给老百姓生存空间,也要给企业和产业留下发展空间。这是一个重要的挑战,需要、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气处理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人曾表示,要想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废气用袋子搜集起来,这在当前的环境技术工艺中是无法实现的。尽管工业园区内的企业都声称达到了排放标准,但无法完全避免环境事故的发生。
环保局对于工业园区的企业并非无所作为。实际上,他们曾向这些企业发出过整改通知单。位于堂汉、车河、坡前三个村庄中的冶炼企业,几乎都有过环境方面的违法违规记录。这些企业包括南方冶炼厂,该厂曾因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部分含砷生产原料及废渣处理不当等问题被环保部挂牌督办。
除了南方冶炼厂,其他如银星冶炼厂、吉朗铟业、津泰公司以及金山铟锗等企业在环保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企业的工人向我们透露了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在火法冶炼过程中,粉尘较多,废气主要产生于沸腾车间和综合车间。
综合车间的工人张力透露,经过回收处理后的废渣,因被认为没有再利用价值,会从烟囱中大量排放出去,对环境造成污染。检查时,他们会提前接到通知进行清洁工作,减少生产负荷以降低废放量。
一些工厂为了应对检查,会采取一些临时措施,如使用脱硫塔或增加某些材料的用量进行脱硫。但工人们也透露,这些措施并非长期执行,且烟囱存在的漏洞导致废气渗漏严重。
除了冶炼企业,这三个村庄还有采选矿企业和尾矿库。例如车河选矿厂,其尾矿库设计库容巨大,处于山体之中,对周边环境和居民产生影响。尽管有人表示尾矿库的影响尚未超过相关标准,但这仍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环保问题。
与此居住在源头地区的堂汉村和车河村的人们并未指责采选矿企业的废水污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潜在威胁。环保问题无处不在,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以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