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及其后果
在医疗领域,有一种声音始终引人关注,那就是抗生素的滥用现象。抗生素似乎成了一个与滥用相伴的代名词。究竟到了何种程度?又是谁在滥用抗生素呢?专家肖永红为我们揭示了真相。除了医疗系统存在抗生素滥用问题外,与我们餐桌时刻相关的养殖业更是滥用抗生素的重灾区。如今,我们必须提升抗生素的规范管理层次,不能让抗生素再“任性”了。
“任性”的抗生素,令人堪忧。去年12月25日,央视新闻频道曝光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山东某医药公司大量偷排的污水中,抗生素的浓度竟然超自然水体10000倍;而南京的自来水里甚至能检测出阿莫西林。这一发现让我们意识到抗生素滥用的严重性。
抗生素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的药物,对许多微生物、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以及其他致病微生物及恶性肿瘤细胞都有着抑杀作用。目前,抗生素仍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但其滥用却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教授、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肖永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对其他疾病都是无效的。”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药物相关的安全问题。
更令人担忧的是,抗菌药的滥用会使得细菌变成耐药菌,这意味着先前的抗菌药将变得无效。肖永红教授警告说:“如果不采取措施控制细菌耐药性,人类将回到没有抗生素的时代。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据英国的一份耐药性报告指出,如果全球的耐药性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到了2050年,全球每年将有1000万人因为耐药性而死亡,每年经济损失将达到100万亿美元。
肖永红教授进一步指出,存在一个误区,人们普遍认为医疗系统是抗生素用得最多的地方,“其实不然,与我们餐桌时刻相关的养殖业才是滥用抗生素的重灾区,其消费量已超过国内抗生素消费总量的一半。”早在2006年,用于畜牧及饲料行业的抗生素就高达9.7万吨,占当时国内抗生素消费量的54%。现在,这一数字已经将近翻了一番。
在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饲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主要用于预防疫病及促进生长。另一部分则是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使用,采用多种方式如拌料、饮水、注射、灌服以及环境喷洒等,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治疗畜禽疫病。由于养殖密度大、畜禽疫病复杂多样以及监管不力等多种原因,养殖业普遍存在抗生素过量使用甚至滥用等问题。这不仅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也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逐渐提高,为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加强抗生素的规范管理。肖永红教授强调:“从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耐药数据来看,中国是耐药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这肯定和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有关。”我们需要提高公众、医疗机构以及养殖人员对抗生素的认知水平,避免认知偏差。比如,百姓不应将抗菌药误认为消炎药而随意使用。医疗机构和养殖人员也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过度依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控制抗生素的滥用现象,保护我们的健康和安全。这些观念,我们必须深刻改变。在我们的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依赖现象尤为突出。当养殖的动物生病时,使用抗菌药为其治疗无可非议。若将抗生素作为促进动物生长的添加剂加入到饲料中,这种做法就值得商榷了。
关于抗生素的监管问题,我们必须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升抗生素的规范管理层次。抗生素的使用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卫生部、药监局和农业部等。从国外成功的经验来看,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部委的职责范畴。例如,英国就制定了一个为期五年的抗菌药管理规划,并由首相亲自签署。这是因为抗生素的耐药性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因此只有一个部门负责监管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协同作战。我们期待更多的专家和研究机构能够深入研究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监管问题,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也期待能够加强监管力度,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我们还应该加强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和了解。让公众了解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和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提高公众的抗生素素养。这样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抗生素问题的氛围,促进相关部门更加积极地履行职责,共同推动抗生素的规范管理。
相关新闻推荐:关于抗生素规范使用的报道、养殖业抗生素滥用现状的分析、国内外抗生素监管政策的对比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