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坛的辉煌历史中,除了广为人知的“三大诗人”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在唐朝诗坛,还有“三大天后”,她们是诗坛上的璀璨明珠,却被岁月尘封,鲜为人知。
我虽写过众多关于唐诗的文章,却迟迟未触及唐朝的诗坛天后们,这并非因为缺乏资料,而是心中充满挣扎与悲哀。唐朝的兴衰史,如同浮萍一般,无定根,风雨飘摇,每一次的国都长安的沦陷都是历史的剧痛。
神奇的是,每一次国都的沦陷后,唐朝都能重新收复,继续李家的统治。每一次收复后的盛世背后,都伴随着人心的离散与人生的变迁。就如建中四年(783),泾原镇士兵哗变,攻陷长安,拥立朱泚为帝。这场巨变后,长安城里最著名的女诗人李冶,却因此上了黑名单。
李冶,字季兰,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被称为“乌程女道士”。她的身世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无从得知她出身于何种家庭,甚至连她的出生年份也无法确知。她的才华却早在五六岁时就已展现无遗。父亲抱着她在庭院里,她咏出的诗惊艳四座,然而其中两句诗却让父亲预感到她未来的命运:“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李冶年轻时就遁入道门,其中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猜测是因为父亲担心她的行为有失妇道,将她送入道观;也有人认为她入道前曾有过不幸的经历,被丈夫遗弃,不得已而入道。在唐朝,道观林立,许多女性入道并非出于信仰,而是在面临具体困境时寻求人生的出路。
李冶的才貌双全,使她很快聚集了一帮文人名士。她享受这种出世又入世的游宴生活,与名士如朱放、崔涣、刘长卿等人过从甚密。她的豪放与放的尺度甚至比现在的某些名人还要大,《太平广记》记载了她与名士们的一次聚会玩乐时的情景。这样的她才情横溢却身陷困境。唐德宗时期的一场政治巨变中,李冶成了帝王无能的牺牲品。她被要求写歌颂新朝的诗,却因不肯屈服而被处死。
政治的风云变幻下,一名柔弱的女诗人被迫成为牺牲品。她的身世、才华与遭遇都成为了历史的遗憾。然而她的诗歌却流传下来成为了唐朝诗坛的璀璨明珠之一。无论是哪个年代有才华的人总是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她们的作品却永远流传下来成为后世之鉴。对于李冶这样的女诗人我们应该铭记她们为唐朝诗坛做出的贡献并传承她们的精神遗产。刘长卿与李冶,两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常在诗中巧妙运用双关语,引起众人会心一笑。据传,某日刘长卿身患疝气,李冶便以诗句调侃:“山气日夕佳?”此中的“山气”暗指刘长卿的病症。而刘长卿反应迅速,以“众鸟欣有托”回应,其中“鸟”的意象被巧妙地用来反击李冶可能与众多男子有情感纠葛的猜测。这样的互动无疑展现了他们的机智与幽默。这并不代表李冶的诗风。她的作品如《八至》展现了她深厚的诗歌造诣。
值得一提的是,李冶在年近半百之际,受到了唐德宗的青睐,被召入宫。她以诗告别江南友人,展现了自己的无奈与老态。李冶的经历仿佛昭示着命运的无常,这一次的召唤,竟成为她与友人的永别。
同样才华横溢的薛涛,年幼时便显露诗才。她的诗作常含有深邃的寓意,如那首著名的《谒巫山庙》让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赞不绝口。薛涛的命运却与韦皋紧密相连。尽管她的诗才征服了众多文人名士,但她始终未能摆脱身份与性别的桎梏。在某种情况下,她的身份甚至引发韦皋的震怒。最终,薛涛被罚赴松州劳军,这一事件让她深刻体会到了权力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在松州,她写下多首诗向韦皋乞求宽宥,展现了她脆弱而真实的一面。韦皋最终被她的诚意打动,将她召回成都。那段作为乐妓的经历始终如影随形,成为她一生的烙印。
薛涛在最好的年华隐居浣花里,虽然得以脱离乐籍,但她的身份仍然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尽管她尽力回避公众视线,但只要韦皋需要,她必须随时为他陪伴接待。这样的经历无疑让薛涛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才华如何出众,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中始终难以摆脱身份的束缚。她与李冶的命运虽然各异,但都展现了唐代女性在诗歌领域的辉煌成就与无法摆脱的社会困境。这两位才女的经历,不仅令人感叹她们的才华与智慧,更引人深思她们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的局限。薛涛,这位一生侍奉了九任蜀地最高行政长官的女性,她的生涯充满了战战兢兢与深深的卑微。一些人试图以诗意的语言描述她的生活,比如“纵使人间不值得,但你(薛涛)从来都不是附属品”,然而这样的描述其实并未深入了解她的真实生存状态。
在段文昌担任西川节度使时,薛涛已经年过五十。一次,因身体不适无法陪同其游览寺庙,她只能以诗告假,内心的卑微与挣扎尽显无疑。她的诗才与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即使生活艰难,她依然保持着诗人的情怀。
尽管一生卑怯,薛涛却凭借自己的天才与造化成为大唐最厉害的女诗人之一。她与诸多一流诗人如白居易等有过唱和之作,她的才华得到了世人的认可。社会的男性精英在欣赏她的却并不认同一个曾沦为乐籍的底层女子。当时的人甚至称她为“文妖”。
薛涛明白自己的处境,虽然常有女诗人的情怀和对爱情、婚姻的渴慕,但她并不敢轻易表达。她穿着道袍,在公共场合活动更为方便,这也让她更能体会到社会的冷暖。唯一的一次,她可能对小她10岁的元稹动过心。但元稹后来有意接她到长安时,却因遇见了更加年轻貌美的女子而忘了她。
我们无法得知薛涛当时的心情,但她可能一直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即使她投入这段感情,也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而元稹在后来并不敢面对这段感情,极力掩盖他与薛涛的关系。对他来说,维护自己的名声和地位远比一段感情重要。
与此薛涛独自面对自己的衰老和凋零。在她死后36年,唐懿宗咸通九年发生了一起案,作案者是女道士鱼玄机。鱼玄机的故事与薛涛截然不同,她的生活更加放纵和激情四溢。但在某些方面,她与薛涛也有着相似之处,比如她们都面临着社会的压力和不公平的待遇。
曾有一名女诗人,名唤鱼玄机,因其才华横溢而名震大唐。她的命运却颇为坎坷。在她负责此案的京兆尹温璋,素来以严酷著称。他早闻鱼玄机作风大胆开放,且她出身卑微,因此判了死刑。
在狱中等待死亡的鱼玄机,却在这绝望之际,挥洒出了晚唐最清绝的两句诗:“明月照幽隙,清风开短襟。”她的豁达与年龄似乎并不相符,但她早已历经世事沧桑,对一切已释怀。
那年秋天,大唐一位杰出的女诗人被处决。在世人眼中,鱼玄机是披着女道服的荡妇、娼妇。人们指责她放纵情怀,乱礼法、败风俗。这背后隐藏着她的蜕变过程。
鱼玄机出身于长安一户普通人家,却聪明伶俐,喜欢读书,尤其擅长诗词。后来,她被李亿看中,成为他的妾。唐朝的通婚制度使得出身平凡的她无法成为贵族的正室,但她似乎很接受自己的身份。
期间,她陪伴李亿辗转外地做官,尽管受到正室的干扰,无法同住,但她仍给夫君写下了许多充满情意的相思之诗。
命运多舛的她最终被李亿抛弃。史书记载不明,有人说是因为爱情消退,有人说是因为正室的嫉妒。现在普遍认同后者,因为鱼玄机随后进入了咸宜观当女道士,如果没有李亿的支持,她可能无法进入这座女道观。
遭受情伤的鱼玄机因社会身份阻隔而性情大变。她不再满足于做妻子、妾、或尼姑,开始与当时的文人名士交往。她的诗词中充满了对情感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叛。
后人常将鱼玄机和温庭筠相提并论,但并无确凿证据表明他们有交集。她给许多文人名士都写过大尺度的诗,包括著名诗人李郢。在诗中,她主动追求情感自由,被男性社会视为“娼妇”。
在她失手打死婢女绿翘的那一刻,“鱼玄机”三个字已经染上了不洁的浓郁腥气。这位大唐著名女诗人留给世人的只是一个悲哀的背影。
说起大唐诗坛的“三大天后”,她们的命运都颇为坎坷。鱼玄机便是其中之一。她的生活充满了曲折和痛苦,但她依然坚持追求自己的情感自由,这种勇气令人敬佩。她的诗词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她的才华和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