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聚焦: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深化
国家卫计委近日召开的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再次将焦点对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据悉,今年将增加700个试点县,标志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进。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此次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主要任务在于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投入,推动建立科学补偿机制,以及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绩效评价等制度。这一改革旨在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的增长,使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
随着第一批311个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县的评估结果出炉,公立医院改革的效果逐渐显现。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卫计委正协调出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指导意见,计划于今年再增加700个试点县,预计至2014年底全国将有超过一千个试点地区。
业内权威人士指出,尽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使补偿机制科学、合理、可持续,如何划分和确定中央和地方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等关键问题仍待解决。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如何防止医生通过其他方式增加收入、加重患者负担,也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上的共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满足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公立医院的存在至关重要。这一共识对于指引公立医院改制具有深远意义。在推动改革的也要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确保改制过程公开、透明。
本次会议还强调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这不仅是对医疗体系的优化,更是对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保障。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这不仅是对医疗体系的改进和提升,更是对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切实保障。我们期待这一改革能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大的实惠。公立医院改革:社会资本重塑医疗生态
自公立医院改革启动以来,合作共建、委托管理成为热门话题。《经济参考报》了解到,金陵药业与江苏宿迁医院、康美药业与梅河口市、通化市等公立医院的联姻,标志着社会资本开始介入医疗行业。
去年十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的规模将达到惊人的8万亿元。这一消息如同春风,为公立医院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和机构投资者的目光。他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看到了全新的投资机会。
一位私募经理对此持谨慎态度。他坦言,如果公立医院没有实质性的改制,他不会轻易投资。“涉及职工安置等诸多复杂问题,我们不愿耗费过多精力去处理这些事务。”他说。
公立医院改革的每一步都需谨慎。消息人士透露,卫计委在推动改革时,坚持试点先行,希望取得经验后逐步实施,防止一哄而起,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审计机关在此过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重点关注医院资产、投资、运营成本与效率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医疗市场的蓬勃发展,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不断增加。大部分固定资产购置资金来自非财政性资金,因此审计需要严格审查采购过程是否遵循招标采购目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除此之外,卫计委还强调了遏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的重要性。消息人士透露,卫计委在2014年的工作中,将推进公立医院的规划布局调整,合理确定数量与规模,严格把控建设标准,坚决遏制相互攀比的现象。继续加大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规范医生多点执业。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社会资本办医仍然面临规划定位不清、政策支持不足、职能转变不到位、人才缺乏和公信力不强等问题。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的贾斌指出,公立与非公立医院的定位必须明晰,否则将丧失行业公信力。北京北亚骨科医院的王景明则提到,社会办医的人才队伍呈现“哑铃型”结构,缺乏中青年骨干队伍。一些地方和有关部门还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
公立医院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资本办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深入并解决上述问题,才能推动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真正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业内专家分析,当前出现的一系列现象,其背后原因多元且复杂。我国在鼓励企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资本投入非营利性机构的政策上,虽有所支持,但在税收、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力度明显不足。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方面,规划刚性约束不强,未能为社会资本办医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缺乏相应的制度性安排,这无疑对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进一步,我们发现一些地区的公立医院在规模和业务上的盲目扩张,甚至举债建设和设置特需、高端医疗服务,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人为地挤压了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的发展空间。这种无序竞争和扩张,不仅不利于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均。
这些公立医院盲目扩张的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制度性问题。如何平衡公立医院的规模扩张与社会资本办医的发展空间,成为当前医疗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又要为社会资本办医提供公平的发展环境。
我们还需加大在税收、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参与非营利性机构的建设和发展。这需要、行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以实现医疗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多分析和观点,请关注经济参考报的报道,剖析医疗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