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真实死因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能感受到林黛玉这一角色的生动与真实。她的一生,仿佛是一部悲剧,充满了忧伤与无奈。
从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起,她的命运就注定充满了波折。在第九十七回中,我们看到了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的情景,那一刻,她的心境大悲。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黛玉的临终遗言更是让人心痛。
黛玉的前一句遗言是对丫环紫鹃说的,她表达了自己想回家、想回到扬州的愿望。现实却是她再也无法回到那个曾经的家,只能将自己的尸骨与香魂送回故乡,也算是一种叶落归根吧。她精神上的家园始终是一片荒芜,她至死都是半个孤儿、半个流浪儿,生活在诚惶诚恐的不安全感中。
黛玉的后一句遗言是对宝玉说的,虽然只有“宝玉、宝玉,你好……”这样的片段,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心中的无奈与哀伤。大家都猜测她未说完的是那个“狠”字,她在责怪宝玉“你好狠”。我并不愿意看到她对宝玉带有误会和由误会而引起的怨言。我更愿意相信她想说的是“傻”字。她对宝玉没有误解、没有怨恨,只有一声同病相怜的轻叹。她以一声叹息向宝玉告别。
黛玉的死,是伤心而死、是伤情而死、是梦碎而死、是心碎而死。命运的残酷使她临死前都无法再见宝玉一面。其实,宝玉并没有那么狠,命运的残酷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命运的狠,让黛玉带着病、带着怨、带着恨、带着无尽的惆怅离世。她误会宝玉了,其实宝玉也患了心病,他变傻了、发疯了。大观园上上下下对傻里傻气的宝玉撒谎,让他与宝钗完婚,告诉他娶的是林妹妹,他也信了。当真相揭开,他自然病得更重。
贾宝玉与林黛玉都是有心病的人,他们的病源都是内心的忧郁、悲喜激射、冷暖失调等。他们的内心充满了阴影,那是忽明忽暗、忽隐忽现的忧郁。他们的内心有太多难分难解的心事,总是被不确定的因素和不安全的感觉所笼罩、所折磨。就像一枚被沙粒侵入的贝壳,他们总是忍着痛和恐惧,不断地分泌泪水与血肉去努力包裹伤口。
黛玉用伤口哺育出的是一颗夜明珠,她内心的复杂和纠结连自己都无法解开。她与宝玉原本有可能替对方解开内心的情结,使之不至于成为死结。然而他们擦肩而过,错失了相爱、相伴的机缘。于是黛玉死了,宝玉虽然活着,心也死了。他选择了出家,不是想获得新生,而是苟延残喘。他的内心也充满了忧伤和无奈,如同黛玉一样无法解脱。黛玉之死:红楼梦中的“病美人”如何走向生命的尽头?
黛玉,这个被誉为红楼梦中的“病美人”,在波澜壮阔的情感洪流中走向了生命的尽头。表面看来,她病得严重,咳嗽、吐血,两颧红赤,一度昏厥,症状似乎指向肺痨。深入探究,这一切的根源皆源于情感、情绪,是失恋引发的心病,进而影响了肺部健康。
在大观园的另一头,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宝玉与宝钗的婚礼正在举行,而黛玉的潇湘馆却门可罗雀。这种强烈的反差,让黛玉昨日甜蜜的幻想变成今日的苦酒。她的嘴里、心里,乃至泪水、汗水都是苦的。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爱情、命运都是苦的,苦不堪言,让她无法继续生活下去。
那段时间,贾宝玉丢失了命根子般的玉佩,疯疯癫癫。而对黛玉来说,贾宝玉正是她的命根子。失去他,大观园已无任何留恋价值。她想回老家,但身体却不允许。面对无法面对的现实,黛玉只能选择一死来逃避锥心的疼痛和尴尬。
那天早晨,黛玉原本在散步以解闷,却无意中走到曾经与宝玉葬花的地方,偶遇傻大姐。无意中得知贾府要将宝钗嫁给宝玉的消息,对她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这个消息让她心神恍惚,以至于在自己家门口迷路。
当她找到紫鹃陪伴自己去见宝玉时,她的神情已经不太正常了。面对宝玉,她只是傻笑、点头,显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自我。当她听到宝玉和宝钗的事情后,她的心病再次发作。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在这之前她曾以为自己会嫁给宝玉。
黛玉的病情急剧恶化,她不断地咳嗽、吐血。传说中的杜鹃鸟鸣叫时会啼血,而黛玉也在啼血。她一边焚烧曾经题在帕子上的情诗,一边身心俱焚。爱情的残酷让这个外冷内热的苦命姑娘心中的幻想彻底破灭。
黛玉死前,手已冰凉,眼神无光。她直声叫唤着宝玉的名字,带着怨恨离开人世。她觉得宝玉最终还是骗了自己,抛弃了自己。她是含恨而死。黛玉之死,可以说是生肺病而死,也可以说是害相思病而死,更是泪水流尽、活活气死。
这就是林黛玉的真实死因,一个让人痛心的结局。更多关于红楼梦的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频道,一起探讨这部千古传世的文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