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神八进入自主控制,两个小时后和天空一号对接

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壮丽对接之旅在深夜启动。当时间指针指向2日23时08分,飞船开始了自主控制的壮丽航程,标志着中国空间交会对接的正式实施。此刻,距离神舟八号发射升空已经过去了数日,它的旅程充满了精确与细致。

自神舟八号飞船进入第24圈飞行以来,它已成功实施了四次变轨控制,为交会对接做好了充分准备。通过第五次远距离导引变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员精确调整了飞船的运行轨道,使其进入一个近圆轨道,高度约330公里,与天宫一号处在相同的轨道面上,为交会对接创造了理想的条件。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人类宇宙的一大壮举。这种技术涉及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的完美结合,使其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空间站、空间实验室、空间通信和遥感平台等大型空间设施的装配、回收、补给、维修以及空间救援等领域。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了完整的交会对接技术,而中国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天宫一号,这个全新研制的载人飞行器,自9月29日发射升空以来,一直稳定运行。它的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约8.5吨,设计在轨寿命为2年。它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实验舱的有效使用空间约15立方米,可以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神舟八号飞船是改进型的载人飞船,它具有返回舱、推进舱和轨道舱三舱结构。船上增加了交会测量设备,如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和CCD敏感器等,以及主动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

交会对接的整个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远距离导引段、自主控制段、对接段等。在远距离导引段,神舟八号飞船在地面测控通信系统的引导下,经过五次变轨转移到近圆轨道。自主控制段经历了寻的、接近和平移靠拢三个阶段。当对接机构接触开始,对接段便拉开序幕,这一过程包括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四个步骤,最终实现两飞行器的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整个对接过程大约需要十分钟时间。对接过程的八个步骤包括相撞、捕获等。每一步都需要精确的控制和细致的操作。当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同一时刻以同样的速度到达同一个地点顺利交会时,两个飞行器的对接便进入了最后的阶段。此时飞行器将停止控制,让它们根据惯性进行碰撞,完成对接过程。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当“神舟八号”启动对接程序,其主动对接机构上的对接环接收到失衡传感器的指令信号后,便开始了它精细而复杂的任务。对接环上的六根精密滚珠丝杆向外推出超过200毫米,其上的三组捕获锁迅速捕捉到“天宫一号”被动对接机构上的卡板器,并牢牢锁定。这一过程犹如一场无声的舞蹈,精准而迅速。紧接着是“缓冲”步骤。当对接环受到撞击,一套传动机构立即启动,联向对接机构上的摩擦自动器和电磁阻尼器,它们如同两个减震器,分别吸收纵向和横向的撞击能量,使得对接过程平稳无冲击。碰撞、捕获、缓冲三个步骤一气呵成,仅需约60秒。然后,对接过程进入“校正”阶段。“神舟八号”成功捕获“天宫一号”并实施缓冲后,对接环的滚珠丝杆继续向外延伸,对两个航天器的姿态、位置和偏差等进行精确校准。这一过程如同调整精密仪器,确保其准确无误,大约需要80秒。随后是“拉近”步骤。在滚珠丝杆的缓慢收缩下,两个飞行器逐渐靠近,这一过程宛如两个舞者之间的微妙距离调整,既精确又缓慢,大约需要240秒。进入“拉紧”阶段后,“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面上,共计12把对接锁紧密相扣。这些对接锁的力量强大,每把锁的拉力高达3吨。它们将两个飞行器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紧接着,“密封”步骤开始。两个飞行器拉紧后,对接机构驱动电机带动钢丝绳系统,将两个连接器面上的密封圈压缩,确保连接处的密封性。通过“刚性连接”,两个连接器紧密贴合,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拉紧、密封和刚性连接的过程虽然复杂但十分迅速,总共需要约220秒。一旦“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它们便通过制动控制系统接通电气液路通道,实现信息和能源的并网。如同一条流畅的河流,信息和能源在这两个航天器之间自由流动。“神舟八号”上的航天员和货物可以通过直径800毫米的人孔通道进入“天宫一号”。连接后的“组合航天器”由“天宫一号”控制,而“神舟八号”则处于停靠状态。一旦发生故障,“神舟八号”可以立即进行替补,为整个航天任务提供强大的后盾支持。整个对接过程如同一次高精度的太空舞蹈,每一步都精确到位,展现着人类科技的卓越与辉煌。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