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全国器官移植体系被指混乱不堪

去年四月,全国拥有器官移植资质的160多家医院开始共同试点运行一项重大改革——“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这是卫生部为了规范器官移植领域建设而推出的八大系统之一,标志着中国在器官移植领域的规范化管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此之前,中国红十字会在卫生部的委托下,已经在16个省市开始了器官捐献体系的试点工作。长期以来,器官捐献与移植在中国并未受到广泛关注,公众的知晓度和接受度都较低。通过正规渠道捐献的器官数量与庞大的需求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这也催生了地下器官买卖和违法违规实施移植手术等乱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卫生部建立了一套统一的规范体系,旨在打击这些违法行为,并打破该领域背后的利益“潜规则”。这个系统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在器官移植领域的规范化管理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医生李鹏,在2011年12月19日,通过系统查看了一份等待移植的患者名单。名单上共有90多名患者,其中一些人因为等待过久而已经离世,而另一些幸运的患者则已经接受了移植手术。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器官移植国,每年进行大约一万例移植手术,同时有上百万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在器官供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一些患者为了获得移植机会,不得不通过黑市购买器官。专家认为,建立完善的器官捐赠体系是改变这一乱象的根本出路。

卫生部委托中国红十字会负责主持人体器官捐献和获取试点工作,这个体系已经在16个省市试点运行一年。如今,更多的公众开始知道并接受器官捐赠的概念。他们同时也担心无偿捐赠的器官如何保证不被医院、医生甚至是非法中介卖掉。这种担忧源于器官买卖的乱象依然存在,以及部分没有移植资质的医院违法违规开展器官移植手术的现象。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于2009年8月启动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体系”的建设,期望缓解器官移植发展的瓶颈。从去年开始,卫生部在全国逐步建立起器官移植的八大系统,其中“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由卫生部门委托香港大学的医疗专家领衔研究设计。

目前,全国160多家拥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都获得了该系统的使用账号。只要链接互联网,这些医院就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器官共享。卫生部也要求公民捐赠的器官必须通过系统进行统一分配。研究者结合多个国家的经验和中国的国情,制定了严格的器官分配政策和分配原则,以确保公平和透明。

随着“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的逐步推进和完善,相信中国的器官移植领域将逐渐走向规范化、公平化和透明化。在卫生部制定的分配系统政策框架下,《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基本原则和肝脏与肾脏移植核心政策》正式出台。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实现器官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给国内大多数捐献者一个明确的政策交代。

在器官分配系统的试点运行中,一颗肝脏的分配过程令人印象深刻。2011年12月22日凌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进行了一次肝脏移植手术,患者刘瑞成为了幸运儿。

当晚,医院获取了一颗肝脏,并通过“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进行分配。根据系统的分配原则,获取器官的医院有优先使用权。若该医院决定放弃,器官则会按照市、省、全国逐级共享。

系统内的时钟开始倒计时,等待手术的医院和医生紧张地关注着屏幕的变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肝脏移植中心医生汪绍平,在收到短信通知后迅速做出决定。他知道,时间是保证器官移植质量的关键,冷缺血时间越长,器官移植的质量越低。在一小时的决策时间内,他迅速确认接收这颗健康的肝脏。而其他四家医院的请求则因超时而自动被拒绝。整个过程仅用了不到三分钟的时间。

在“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中,每位患者根据一系列因素获得相应的分数并排序。刘瑞因得分最高而排在首位。这个分数是根据患者医学化验结果,通过电脑换算得出的,反映了患者的死亡可能性。政策的制定者始终将降低移植等待名单的患者死亡率作为首要目标。

器官分配系统的运行并非一帆风顺。在学层面,如何保证分配的公平性引发了一系列争论。以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为例,当遇到公民捐献的器官分配时,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有医生质疑系统为何将病情危重、移植后生存几率不高的患者排在首位。对此,“中国肝移植注册分析师”江文诗解释道,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年龄因素等。在美国曾将等待时间作为唯一标准,但这一做法导致了等待者名单无限膨胀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卫生部政策中并未将等待时间作为病人排序的最重要指标。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基本原则和肝脏与肾脏移植核心政策》的实施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它不仅涉及到医学技术的进步,更关乎道德的考量。希望通过不断的和完善,实现器官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为更多需要移植的患者带来希望。在地理因素的考量下,拥有器官移植医院的地理位置为其带来了器官的优先使用权。一些医生指出,这种优先权确保了器官移植的高质量和效率。但公平性的维护,也使得系统分配器官时,需考虑到诸多特殊因素。比如血型匹配问题,O型血患者由于其特殊血型特性,在接受器官移植时拥有优先权。这是因为O型血器官可以适配其他血型,而O型血患者只能接受O型血器官,这无疑为这一群体带来了希望之光。

卫生部的政策也明确提出:“为了鼓励器官捐献,我们给予尸体器官捐献者的直系亲属或活体器官捐献者合理的优先权,如果他们需要进行移植手术。”这一政策无疑是对器官捐献者的无私奉献的一种回馈和尊重。

新系统的运行并非一帆风顺。医院及医生的利益“潜规则”成为了新系统推广的阻力。去年4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获取一颗公民捐献的右肾,因本院没有匹配到合适的等待者,最终通过系统共享给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名等待者。这是我国首例利用器官分配系统实现的器官共享,标志着我国器官分配制度的进步。

据内部人士透露,尽管全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运行近十个月,仍有少部分地区移植医院未将公民捐赠的器官纳入系统分配。这些医院和医生长期以来养成的分配习惯,甚至一些“潜规则”,无形中成为了推广系统的阻力。一些移植医生坦言,有些医院自建的排序系统中,病人等待时间是第一考虑要素;而有的医院则将移植后的效果作为最主要的指标。这也暴露出不同医院在器官移植方面的不同侧重点和考虑因素。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一些从事器官移植多年的医生透露,存在人为因素官分配的情况。他们讲述的故事让人震惊:一名晚期肝癌患者在一年内接受两次换肝手术,最终不幸离世。从医学角度看,这种情况下的肝脏移植并不合理,而且移植后肝癌复发,更不应这么快进行第二次肝脏移植。这对其他患者来说显然不公平。

去年12月31日,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未来所有捐赠器官必须进入系统分配。如果医院未按规矩将器官放进系统分配,那就是违规。这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也需要医生和医院的积极配合和努力。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器官分配的公平、公正和合理。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