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广州推“五星级产房”:一天费用3千可“随便点

五星级产房:舒适堪比酒店,服务超越期待

不久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医院推出了令人瞩目的“五星级产房服务”。走进这里,仿佛置身于高档酒店,舒适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五星级产房不仅能让产妇享受到如家人般的陪护,还能体验到“随便点医生”的尊贵服务。这样的服务并非寻常百姓所能轻易承受,一天的费用高达3000元。

在公立医院如三甲医院中,患者常常感叹挂号难、床位紧张。像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这样的公立医院却推出了价格不菲的“特需服务”。这不禁让人思考:公立医院是否应该设立特需服务?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的呼声中,特需服务又该如何在公立医院中定位?

走进妇婴医院的11层,这里是为产妇们精心准备的新特需病房。整个楼层共设十个房间,房间内除了基本的病床和婴儿床外,还配备了衣柜、沙发、电视以及婴儿游泳池等一应俱全的设施。这些设施与高档酒店无异,为产妇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特需病房与普通的病房有着显著的区别。特需病房为独立单间,家属可以长时间陪伴,没有时间限制。而普通病房则是多人合住,家属陪伴时间有限,医生查房时还需暂时离开。特需病房的产妇还能享受到包括助产师、师、儿科医生在内的“N对1”医疗团队服务。这意味着在特需病房中,会有多达30多名医护人员围绕一个产妇提供服务,确保母婴的安全与健康。

这样的“五星级”服务并非人人都能享受得起。每天高达3000元的费用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类似的特需医疗服务在国内不少公立医院都有推出,虽然占据了医院最优质的资源,却只为少部分人服务。这使得公立医院设立的特需医疗一直备受质疑。

北京市医师协会副会长许朔表示,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性,确实需要审视特需服务所占用的医疗资源。他认为特需服务因为提供单人单间甚至套间服务,占用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如果将这些资源用于普通病房,能够收治更多的病人。

实际上,广东省正在讨论的《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实施意见(草案)》中曾明确提出,禁止公立医院增设高级病房等豪华医疗场所。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医院今年仍然增设了10个床位的特需病房。该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何平表示,目前医院共有180个床位,仅有10张床位用于高端产房,并未超过国家提出的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上限。

对于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社会各方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这是医院为提高服务质量而推出的高端服务,有人则认为这占用了宝贵的医疗资源,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相悖。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公立医院能够在追求服务品质的不忘其公益性质,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转型之路

除了妇婴医院,各地的公立医院也纷纷推出高端特需医疗服务。这种趋势愈演愈烈,仿佛成为了一种新的风潮。三甲医院与二甲医院也纷纷加入特需服务的行列,甚至通过购买楼宇、自建、腾挪等方式在医院内部开辟出“特区”。对此现象,北京市医师协会副会长许朔有着深入的见解。

许朔提到,公立医院之所以热衷提供特需服务,是因为现实的考量。随着国家药品政策的调整,医疗服务的收入来源开始发生变化。药品15%的差价被取消后,医院需要寻找新的收入源。国家每年的补贴只占医院总收入的10%左右,医院需要依靠自身去创造收入。

回顾特需服务在公立医院的发展历程,早在四年前,原卫生部等五部委就对其规模进行了控制,指出公立医院提供的特需服务不得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尽管有这样的规定,但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普通病房的医疗质量是否能得到优先保障?新一轮的医改呼吁“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特需服务能否顺利退出公立医院?这些问题引人深思。

许朔作为北京最早参与特需医疗建设的医疗人员之一,对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的状况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强调,争议的焦点并非特需服务本身,而是特需服务在哪里提供。他认为,基本医疗应由解决,而特需医疗则应由市场来解决。随着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特需医疗应该逐渐由市场来承接。

特需医疗能否从公立医院完全退出,并非一句“厘清归属”便能解决。许朔等一线医务人员认为,特需服务面临的困境也是新一轮医改所面临的难题。由于缺乏配套政策支持,原本应该承接特需服务的民营医院发展缓慢。医生这个医改的核心,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改革推进得太慢,也面临着多重壁垒。

从1997年开设特需服务至今,公立医院特需服务的发展已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许朔感叹,要实现“的归,市场的归市场”,在公立医院中取消特需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进行,如何平衡公益性与市场化,将是公立医院面临的一大挑战。

公立医院在提供特需服务的也需要考虑如何保障普通医疗服务的质量。在新一轮的医改中,如何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同时满足市场的需要,将是一个值得深入的话题。更多新闻请关注中国广播网等相关媒体进行深入报道。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