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冰嬉之爱:古老运动的复兴与辉煌
乾隆皇帝,1735年继承皇位,成为大清的第四任皇帝。他不仅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更有一项鲜为人知的贡献——让一项古老的运动在清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项运动就是冰嬉。
冰嬉,也称冰戏,历史悠久,至迟在就已出现。它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的溜冰。在满人入关前,这项运动就已经深受众多满人的喜爱。满文老档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场景:“汗率众福晋,八旗诸贝勒、福晋,蒙古诸贝勒、福晋,众汉官及官员之妻,至太子河冰上,玩赏踢球之戏。”
清军入关后,虽然满人们依然保持着冰嬉的传统,但冰嬉的发展相对衰落。毕竟,它主要限于东北三省的爱好。这一切都随着乾隆皇帝的上台而发生了改变。
乾隆对冰嬉的热爱使得这一运动在清朝达到了鼎盛。每年都要举行的冰嬉大典便是最好的证明。在位六十多年间,这些大典从未间断,累计近二百多场。这些大典的顺利举行不仅展示了组织者高超的策划组织技巧,也体现了乾隆对冰嬉的热爱和重视。
从文献记载来看,当时的冰上运动会的运动项目不仅非常多,而且相当成熟。展示个人技巧的比赛在庞大的队伍中逐一展开,包括掣旗滑冰、射箭、花式滑冰、冰上乐器演奏等。运动员们不仅要完成规定的动作,还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同时照顾到前后左右的队形,难度可想而知。
随着运动庆典的发展,当时的运动项目难度和强度都在不断增加。冰上蹴球是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项目。比赛所用的球类虽然是古代的足球,但其竞赛规则却与足球有所不同。这一比赛允许手脚并用抢球,可以理解为古代的冰上橄榄球。
冰嬉的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三种:速度滑冰、冰上技巧和冰上蹴球。速度滑冰也就是穿着冰刀溜冰,我们现代也有;冰上技巧中有一种叫较射的项目,它在冰上进行射击演练;冰上蹴球则是参与人数最多、场面最大、竞争最激烈的项目。
冰嬉运动在乾隆时期开始举行的冰嬉大典地点通常在太液池、南苑、紫光阁等地。观阅的人员包括皇帝、皇室成员、蒙古王公、外国使节等。这些大典不仅展示了清朝皇家对冰嬉运动的热爱和重视,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和毅力。
乾隆皇帝的热爱让冰嬉这项古老的运动在清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他不仅恢复了这一运动的传统,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和项目,使得这项运动更加丰富多彩。他的贡献不仅让后人了解了这一古老的运动,也让更多的人对冰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乾隆时期的冰嬉庆典——政治与娱乐的交融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独特的文化现象,既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又反映出统治者的智慧与情怀。乾隆时期的冰嬉庆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种融合了政治与娱乐的活动,成为了那个时代独特的印记。
在乾隆十九年,一场盛大的冰嬉庆典留下了深刻的记载。这场庆典不同寻常,因为它不仅是一场娱乐大众的盛会,更是一场政治联诗的盛会。傅恒、来保等二十位有名的重臣参与其中,他们在冰上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与风采。而这一切,都在乾隆的亲自定下的宗旨“冰嬉虽戏意诘武”中进行,赋予了冰嬉崇高的政治意义。这不仅表明了旗人不忘国本的载体,更展现了乾隆皇帝的治国理念。
冰嬉庆典被作为国家仪典编入《皇朝通典》,足以看出其在当时社会的重要地位。乾隆本身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冰嬉运动在他手上与政治挂钩,也就成为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冰嬉庆典上,乾隆不仅展现了自己对母亲的孝心,对子女的慈爱,更在政治层面上展现了自己的智慧。例如,他的四女和嘉公主下嫁福隆安,乾隆都会邀请她观看冰嬉,并作诗留念。这些看似温馨的家庭喜剧,背后其实都蕴含着乾隆的政治考虑。
冰嬉也有正经的外交活动。每年的正月初一,乾隆都会在紫光阁筵宴外藩,并举行冰嬉,以此来表彰他们的恭顺,展示清朝的怀柔政策。被宴请的团队包括四卫拉绰罗斯部、和硕特部、都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及内蒙古、台湾、哈密等处的民族首领,以及朝鲜、、流求、缅甸等国使团。
随着乾隆的禅位,嘉庆登基,冰嬉的辉煌也随之结束。嘉庆虽然继承了冰嬉这份遗产,并至少举办过1 1 9次大型冰上活动,但无奈大清山河日下,其本人能力也远逊于乾隆,冰嬉逐渐式微。最终,嘉庆将冰嬉改成了“冰技”。
从《清实录》中,我们还能见到一些冰技活动的记载,但此后,便再无踪影。冰上运动就此销声匿迹了很久。直到当代,才重新开启我国冰上运动的新纪元。
乾隆时期的冰嬉庆典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融合了政治与娱乐,展现了乾隆皇帝的治国智慧与情怀。虽然随着历史的变迁,冰嬉逐渐消失,但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却不容忽视。如今,虽然冰上运动已经重新焕发生机,但我们应该铭记那些历史中的文化瑰宝,它们是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