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神经外科手术挑战人类“生命禁区”极限

人体最神秘、最复杂的部位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我们的大脑。每一次挑战大脑的手术,都仿佛是一次穿越生死边缘的冒险之旅。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手术技巧越发精细,成功率也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手术被成功完成。今天,让我们跟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曹志恺的步伐,了解那些挑战人类生命禁区的神奇故事。

在大脑的众多区域中,脑干堪称“心脏地带”,被视为人体的生命中枢。它控制着呼吸、心跳等重要功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在不久前,一位名叫方女士的患者在这里与死神擦肩而过。她在桂林出差时突发头痛,昏迷不醒。当地多家医院的专家会诊后认为,她的脑干上长了一个大肿瘤,病情严重到无法救治。方女士的母亲不愿意放弃,连夜带着女儿来到广州求医。曹志恺主任领导的团队接受了这个挑战。他们采用先进的手术仪器和设备,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成功剥离了肿瘤,而且未损伤任何脑组织。这个病例成为了他们医院的第一个脑干区域手术的成功案例,鼓舞了医生们的士气。如今,他们已经成功完成了数十例脑干区域的手术,成功率在90%以上。

除了脑干肿瘤手术,脑动脉瘤手术也是一项令人惊叹的技术突破。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就会导致广泛的脑出血,危及生命。曹志恺主任介绍,以前进行这类手术需要在额头开一个十多厘米的口子。但现在,只需在眉骨处开一个小口,使用先进的手术仪器和设备,就可以完成手术。这种精细的手术操作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这些医学奇迹的背后,是医生们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也是先进的医学技术和设备的大力支持。如今,医生们在手术前会进行特殊的磁共振检查,准确了解肿瘤的位置和神经纤维素与肿瘤的关系。电子显微技术也在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医生扩大视野,使手术更加精细。全面的电生理监测能够在手术中及时预警任何变化,让医生能够迅速做出处理。

医学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以前被认为是手术禁区的脑干区域,现在已经成为医生们勇敢挑战的领域。以前需要大开颅骨的脑动脉瘤手术,如今只需在眉骨处开一个小口就能完成。这些突破不仅让患者重获新生,也让医生们对医学的未来充满期待。在生命的战场上,医生和患者携手共进,共同面对挑战。每一次手术的成功都是一次生命的重生,也是对医学进步的最好证明。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脑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对付脑动脉瘤,手术刀是不可或缺的利器。如今,一种名为“动脉瘤夹闭术”的技术正在改变这一局面。医生只需在患者的眉骨附近开一个约4厘米的小切口,便能进入大脑,在显微技术的帮助下,精准找到血管瘤的位置。特殊的“夹子”被用来夹住血管瘤的“脖子”,有效防止血液在动脉瘤的薄弱处出血,让血管重新恢复流畅。

除了开刀手术,对付脑动脉瘤还有一种介入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针对那些脑袋里不止一个血管瘤的多发性动脉瘤患者。医生使用一根细细的导丝,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进入,穿越颈动脉,直达动脉瘤的源头。导丝前端的小弹簧如同头发丝般纤细。当弹簧进入瘤体后,医生通过病人体外的“发射装置”触发,弹簧迅速卷曲,填满瘤体,使其变成实心,血液无法冲破这个“气球”。

专家指出,手术和介入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和适应症,不能相互替代。两种方法都是在脆弱的血管上进行精细操作,稍有不慎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患者的预后情况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出血的严重程度、动脉瘤破裂后大脑的损害程度以及术后颅内病情的恢复情况等。

值得一提的是,脑出血患者也有了新的治疗选择——微创手术引流。这种方法代替了传统的开颅手术,为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福音。例如,51岁的老张在与朋友欢聚时突发脑出血,被送往医院后,医生通过微创手术成功引流了血肿。术后第二天,老张开始恢复知觉,两周后生活和工作能力基本恢复。这种微创新技术只需在患者头部开个小孔,借助床边CT的监测,找到出血部位,然后伸入一条小导管将血肿引流出来。

专家表示,这种微创手术的优点在于无需全麻、插管和开颅,也无需输血。它在床边及CT监测下进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了恢复速度,降低了费用。与传统开颅手术或保守治疗相比,所需费用仅为五分之一。

秋冬季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发季节。以前,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高达40%~70%。随着微创手术治疗的发展普及,疗效不断提高,死亡率已明显降低至3%~33%。季节变化和外界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人体的神经内分泌正常代谢,改变血液黏稠度,使得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和脆性增加。如果再加上疲劳、情绪激动、饮酒等外界诱因,很容易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相关新闻推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创新的治疗方式正在为脑出血患者带来福音。关注医疗技术,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