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面包房揭秘:果味原是香精调 奶油或是地沟油

近年来,中国人饮食习惯的转变显而易见,从对馒头、花卷的钟爱,逐渐转变为对各式各样面包的热爱。这种转变促使大街上高中低档面包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些展示在玻璃橱窗里,散发着诱人香气、金光闪闪的面包,吸引着从小孩到老人的各类消费者。

你们是否了解这些面包背后的故事?那些看似相似的面包,其实隐藏着许多差异。为了其背后的秘密,我们近日对高中低三档共12个面包房进行了暗访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不同档次的面包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其中隐藏着不少营养和安全隐患。

中低档面包房的问题最为突出。这些面包房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大型超市里的面包房、路边难以让人记住名字的小店等。在位于北京海淀区的某超市的面包房,我们发现因为价格低廉,这里的顾客络绎不绝。当我们仔细品尝和观察后,发现便宜的真正原因是成本较低。例如,蛋挞的蛋奶味不浓,肉松卷的肉松含量少且呈粉末状。我们还发现一些面包房的奶油发硬,果味慕斯的颜色过于鲜艳,很可能是用色素染出来的。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面包房在卫生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如售货员没有戴手套,也没有进行任何手部消毒。

那么,高中档面包房又是如何呢?我们同样进行了暗访。结果发现,不同品牌的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例如,在某中档面包房,我们看到面包师使用价格便宜的植物奶油代替昂贵的鲜奶油。一些面包房的师傅在制作过程中聊天笑谈,甚至收银员也进入操作间,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为什么高中低档面包房生产出来的面包在口味、品质上有很大差别?经过采访我们了解到,这主要与面包的原料品质、制作方式有关。某些面包房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大利润,可能会降低原料质量、简化制作程序。这不仅影响了面包的营养价值,还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例如,使用植物奶油代替鲜奶油,大量使用改良剂等等。

具体来说,某些面包房可能会采用以下方法来降低成本:

1. 奶油以次充好。有多年从业经验的面包制作工程师告诉我们,油脂是制作面包必不可少的原料。市面上中低档面包房一般选择价格便宜的植物奶油,而高档面包房则可能使用鲜奶油和植物奶油混合。植物奶油中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 使用改良剂改善面包口感。某些面包房可能会使用改良剂来让面包更加松软。过量使用改良剂也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面包产品,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关注其背后的制作过程和原料质量。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面包市场的观察与消费者的选购指南

专家揭示,有一种面包因其高度膨胀和松软质地而引人注意,其背后可能添加了改良剂。苗嘉琦对此解释称,同样大小的面团,传统做法制成的面包会增大1.5至2倍,而使用改良剂的面包则能增大2至3倍。若改良剂使用过量,膨胀倍数甚至更大。这不仅大大减少了面粉的使用,更大幅降低了成本。这种松软的面包也可能含有大量油分。

深入了解面包市场后,我们发现更多的问题。花样面包由于其丰富的配料而备受青睐,但这些配料的质量与价格却往往参差不齐。在焙烤原料超市中,肉松、果酱、水果等配料的价格差异显著。导购员透露,低价肉松多含豆粉,而昂贵的肉松则无此成分。果酱的质量也同样差异巨大,好的果酱由水果和糖熬制而成,成本高且能看到明显的水果块;而劣质果酱则主要由淀粉、糊精、香精以及少量水果构成,大多呈糊状,难以辨别其真实水果含量。面包房的保质期问题也令人堪忧。许多面包房号称产品当天生产,但对于未售出的面包如何处理却语焉不详。

不容忽视的还有面包的卫生消毒问题。记者调查的蛋糕房中,普遍存在安全卫生隐患。例如,盛面包的托盘和夹子未经消毒即重复使用;面包师在制作过程中未按规定佩戴口罩和帽子,可能导致头屑、头发、唾液等进入食品中。

那么,消费者应如何选购安全放心的面包呢?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真奶油质地软,入口即化,而假奶油则质地较硬。好的肉松呈丝状,而差的肉松则多为粉末。全麦面包应呈不均匀的天然褐色,若颜色过深可能是染色所致。果酱面包应选果肉均匀、大小一致的。火腿面包中若火腿开裂,则说明面包不新鲜。流行的甜甜圈因高温油炸可能含有致癌物,需警惕选购。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的心头之患。在我们的超市、街头,食品安全问题永远是一个喊而不安的话题。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应学会挑选食品,保护自己。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面包店卫生及原料使用的监管力度,确保我们的食品安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吃得安心,生活得舒心。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