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韩侂胄简介:南宋权相,曾力主开禧北伐却功亏

南宋韩侂胄传

南宋时期,韩侂胄(1152年-1207年)成为南宋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相州安阳人,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卓越的政治才能。南宋权相的身份使他有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以下为您详细介绍韩侂胄的一生。

一、早年经历

韩侂胄年轻时通过恩荫入仕,历任多个职务。淳熙末年,他官至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素养。

二、参与政变,拥立新帝

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病逝,朝野内外议论纷纷。在这一关键时刻,韩侂胄与赵汝愚等人发动宫廷政变,迫使宋光宗退位,拥立皇子赵扩为帝,史称宋宁宗。这一举动使韩侂胄在朝廷中获得了重要地位。

三、排挤赵汝愚,掌控朝政

宋宁宗即位后,韩侂胄逐渐获取宁宗的信任,开始排挤异己。他排挤了赵汝愚等重臣,并通过控制言路、任命亲信等手段逐渐掌控朝政。这一时期的韩侂胄表现出了强烈的权力欲望和独断专行的特点。

四、实行党禁,打击理学

庆元年间,韩侂胄指称理学为伪学,以此打击理学人士。他通过弹劾、贬官等手段,对朱熹等理学领袖进行打击,造成了朝野震惊。这一举动使得韩侂胄在朝廷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这也导致了朝廷内部的矛盾激化。

五、开禧北伐与函首送金

1. 在保持故事性的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背景信息或者环境描写,例如韩侂胄成长的环境、他在朝中的势力变化等,使故事更加丰富多元。

2. 在描述韩侂胄的决策过程和行为时,可以进一步细化他的心理活动和动机,这样可以使人物更加立体和鲜活。

3. 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转折点,可以进一步强调其历史背景和影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事件的重要性。

4. 在语言运用上,可以继续保持生动、流畅的特点,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在宋宁宗时期,一场关于理学的争议引发了朝廷的风波。宋宁宗在王沇的提议下,订立了《伪学逆党籍》,将赵汝愚、留正、朱熹、彭龟年、杨宏中等五十九人列入其中。当时,施康年、陈谠、邓友龙和林采等人因攻击理学而长期担任台谏官,而张釜、张岩和程松也晋升为执政。这一禁令引起了婺州百祖泰的反对,他认为不应封禁理学,并请求朝廷诛杀韩侂胄并任命其为宰相。韩侂胄大怒,对吕祖泰施以杖刑并流放钦州。与此言官为了迎合韩侂胄,纷纷弹劾周必大培植私党。

韩侂胄掌权后,宋光宗朝被排斥的主战官员再次被起用。陈贾任兵部侍郎,吴挺之子吴曦回到四川担任四川宣抚副使。在宁宗和韩侂胄决定伐金的过程中,辛弃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禧元年改元后,他们决定北伐。韩侂胄总揽军政大权,命令各军密作行军的准备。

尽管韩侂胄在政治和思想上做好了准备,但军事准备却显得不足。他推荐的人担任要职,如左丞相和枢密院都承旨,但有些人并不真诚合作。特别是在韩侂胄部署北伐时,宋军中出现了内奸。吴曦在四川与金朝勾结,图谋叛变割据。他派遣门客与金军密约,甚至在金朝的指令下按兵不动,使金军得以无西顾之忧,东下进攻。

吴曦的叛变严重破坏了宋军的伐金部署。金军得以集中兵力到东线作战,而宋军的败绩也接连不断。只有毕再遇一军继续获胜。韩侂胄因出兵无功,罢免了指挥军事的苏师旦和邓友龙,并用丘崈为两淮宣抚使。丘崈上任后就放弃已占领的泗州,退军盱眙。此后,金军大举进攻,形势逆转,由宋军北伐变为金军南侵。

在金军的进攻下,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开禧三年,罢免了丘崈,改命张岩督视江淮兵马。韩侂胄甚至自出家财二十万以补助军需。他派遣使臣到开封同金朝谈判。西线的吴曦叛变和东线的丘崈主和,使韩侂胄的北伐事业遭受重大挫折。

宋宁宗时期的禁令和随后的北伐历程充满了波折和挑战。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军事准备的不足以及将领的叛变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北伐的失败。在四川,形势严峻。吴曦公然称帝,投靠金国,导致四川军民坚决反抗。杨震仲拒绝附逆,以身殉道;陈咸剃发拒绝臣服,史次秦甚至自毁双目以示决心。官员们纷纷弃官而去,唯独安丙受制于伪命,成为吴曦的丞相长史。杨巨源与张林、李坤辰等人联手策划讨伐吴曦。他们质问安丙是否愿意为逆贼效力,安丙无奈表示需要豪杰来平定叛乱。最终,李好义等人冲进伪宫,诛杀吴曦,吴曦的称王之梦仅维持四十一天便告破灭。

随着吴曦的覆灭,抗金情绪空前高涨。韩侂胄得知消息后,对安丙表示若能诛曦报国,将给予重赏。吴曦被杀使金国大受打击,杨巨源等人趁机请求收复失地。李好义等人率领军队,成功收复多个州城,金军大败。正当宋军士气高涨之际,安丙却不允许乘胜追击,导致大好形势受挫。

与此金朝内部也处于动荡之中。正如辛弃疾所料,金朝已处于“必乱必亡”的边缘。但由于宋朝的叛徒和内部不和,部署失误,金兵得以侵入淮南。金朝虽表面强硬,实则已无力再战。宋使方信孺的交涉也证实了这一点,金朝要求称臣并交出韩侂胄等人首级等条件。但宋朝主降派的势力日渐壮大,最终导致了韩侂胄被暗杀。杨皇后及其党羽史弥远等人掌握了政权,接受了金朝的所有条件,完成了“和议”。南宋再次屈辱投降金国。

在这一连串的事件中,南宋的忠诚将士们奋力抵抗,却屡次受到内部叛徒和投降派的阻挠。形势看似绝望之际,仍有一线生机。最终因投降派的势力过大,使得一切努力付诸东流。这一悲剧不仅反映了南宋朝廷的腐败与软弱,也展现了忠诚与背叛之间的激烈冲突。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