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我国9成器官捐献者家庭面临生活困难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回顾与展望

随着微微健康网的报道,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两年。在器官捐献试点地区,高达90%的捐献者家庭面临生活困难。为此,业内人士建议设立专项器官捐献基金,并建立长效机制,以解决捐献者的后顾之忧。

两年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出台了《人体器官捐献基金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对基金筹集、使用范围、申请审批、管理监督等作出了详细规定。这一工作的背景是,在器官捐献试点地区,众多捐献者的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救助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仍待进一步完善。

王保田是一位器官捐献者的父亲,他儿子王鑫的器官捐献事迹令人动容。王保田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家庭的经济压力巨大,而类似这样的家庭并不在少数。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鼓励器官捐献和对捐献者提供救助的建议。他认为,目前器官移植的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基金来负担费用,也没有相应的制度和保障,导致许多捐献者家属因高昂费用而放弃移植。

中国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人体器官捐献的资金来源多渠道筹集,包括投入、医院支持、社会募捐以及受益者自筹等方式。深圳市红十字会常务理事赵丽珍表示,红十字会设立了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用于器官捐献的医疗救助。针对个人捐款的情况,主要是由媒体发动社会募捐。

尽管有多种资金来源,但当前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仍是国家安排专门的财政资金或公益金来承担救助工作。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尚不高的情况下,完全由国家负担似乎不太现实。现实可行的方法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医疗保险、新农合保障体系的的基础上,由红十字会根据贫困捐献者家属的申请进行适当救助。

在资金的使用上,必须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确保器官捐献工作区别于器官买卖。业内人士强调,“必须捐献在前、救助在后”,这也是器官捐献救助的原则。为避免器官买卖问题,有关方面建议采用多种方式来使用救助资金,如减免捐献者医疗费用、免除丧葬费、发放医保补贴等。一些地方红十字会已经尝试对人体器官捐献者丧葬费用施行优惠,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次性救助。

展望未来,中国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捐献救助体系,逐步解决救助政策中的各种问题。在确保遵循无偿原则的基础上,国家应加大对器官捐献工作的投入和支持,为这项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提高公民对器官捐献的认识和接受度,激发更多人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共同推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健康发展。在生命的无私奉献之际,对于那些选择器官捐献的志愿者们,社会各界正积极寻求更多方式来表达感激与支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移植医院已经在医疗费用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减免或资助,帮助解决个人负担的部分。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红十字会更是施以人道救助,确保捐献者的家庭能够在悲痛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除了医疗费用,火化等后事处理费用以及家属因捐献事宜产生的交通费用,红十字会也给予部分支付。

赵丽珍女士透露,截至目前,包括医疗费用和困难家庭补助在内的最高救助金额约为6万元。这样的救助方式得到了家属们的普遍接受。在捐献之前,我们已经明确告知家属,这是属于无偿自愿的捐献。对于确实存在困难的家庭,我们会给予一次性的救助。

值得一提的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器官捐献基金已经成为业界的共同呼声。针对当前器官捐献资金在筹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地区如天津、辽宁、浙江、江西、山东等已经制定了基金管理办法,为救助基金的科学、合理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全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会议上,讨论全国性的《人体器官捐献基金管理办法》成为了一项重要议题。

中国红十字会正在积极筹建人体器官捐献基金,该基金将主要用于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动员、人道救助、缅怀纪念等相关工作。以黄圆圆事件为例,赵丽珍表示,如果能建立专项基金,那么社会上的捐款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在解决个体问题之后,剩余的资金还能用于帮助更多的人。而目前由于没有这样一个专项基金,处理社会个体捐献的资金时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待解决。虽然基金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出炉,但在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真正实现无后顾之忧方面仍有待完善。国家目前尚未将器官移植纳入大病或重病医疗保险体系。对此,建议对于已填写捐献志愿书的志愿者,应将其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由社保基金支付,以减轻捐献者的后顾之忧。

在基金的具体操作层面,赵丽珍指出,虽然征求意见稿要求各省建立一个统筹救助基金的机构,但如果捐献者所在地没有相关机构,将会影响救助的及时性。建议在有条件的市级地区增设更多的统筹救助基金机构,以便更好地为捐献者及其家属提供帮助。这一建议的落实将使得器官捐献这一无私奉献的行为得到更加全面、人性化的支持。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