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头查理”根据《凡尔登条约》所建立的法兰西国家疆域,奠定了法兰西王国的基石。这一条约不仅标志着法兰西的独立建国,也意味着法国历史的真正开启。查理曼帝国分裂后,法国的防御力量大受影响,使得外族,如阿拉伯人、诺曼人等,纷纷入侵。其中,诺曼人的入侵尤为猖獗,他们在短短几个世纪内多次进攻法国,甚至使巴黎数次陷入危机。
作为开国君主的“秃头查理”,虽在争夺王位的战斗中展现出智勇双全,但在面对诺曼人的进攻时却显得应变乏力,甚至不得不以巨额白银买得退兵。这也导致他对国内封建贵族的驾驭力大大弱化,诸侯领地纷纷涌现,法兰西王国逐渐落入豪门显贵之手。此后,多位国王的统治期间,王室的权威不断下降。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国王更迭和权力斗争后,法国面临着诺曼人的持续威胁。在关键时刻,“天真汉查理”继位,但由于其年幼无能,贵族们推选东法兰克王国的“胖子查理”监国摄政。“胖子查理”同样无力抵御诺曼人的进攻,他的行为引发了法国贵族和东法兰克王国贵族的失望与愤怒。最终,法国贵族推选巴黎伯爵厄德为国王,厄德以其出色的能力成功捍卫了法国的安全。
厄德的胜利并未带来持久的和平。封建主们因担心厄德会威胁他们的领地安全,转而支持重立“天真汉查理”为国王。双方爆发了长达六年的内战。最终,厄德在未能完全胜利的情况下含恨去世。其弟罗贝尔选择臣服于“天真汉查理”,结束了内战。但诺曼人的侵略并未停止,甚至愈演愈烈。
在勉力抵挡多年后,“天真汉查理”最终选择与诺曼人的首领罗洛达成协议,割让土地以换取和平。这一决定导致了诺曼底公国的形成。在其统治晚年,王权衰弱,内战频发。最终,西部诸侯推举法兰西公爵罗贝尔为国王,但他在一场战役中战死。其后,“天真汉查理”被囚禁,贵族们选择了罗伯特的女婿鲁道夫为王。然而鲁道夫身后无嗣,使得王位空缺。这时,“伟大的于格”凭借自身势力足以称王,却选择幕后操纵,让“天真汉查理”之子继位。最终,“伟大的于格”之子于格卡佩被众贵族拥立为王,标志着卡佩王朝的开始。此时的法国领土被诸侯割据,国王的实际统治区域仅限于塞纳河与卢瓦尔河中游的几块不相连接的地方——“法兰西岛”。即便是在这块区域内,国王也往往无法全面行使权力。一些强大的封建主凭借自身实力建筑城堡进行掠夺活动。这一时期法国的局势可谓内忧外患不断。在王室领地之内,即使是那些被称为“小”的贵族也拥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而王室领地之外,各路诸侯的势力更是如日中天。当时的法兰西,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公国和伯国。其中,诺曼底公国、勃艮第公国等公国以及佛兰德尔伯国等伯国,在各自的领域内拥有着极高的自治权。这些公爵和伯爵们虽然在名义上承认卡佩王朝的国王为他们的宗主,但在实际上,他们在自己的领地内行使着如同国王般的统治权力。
这些大领主拥有立法、外交、货币发行、税收征收、案件审理等广泛权力,其实力之强大,丝毫不逊于王国的国王。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有些诸侯的财富甚至超越了国王。例如卢瓦尔河以北的佛兰德尔伯爵与韦芒杜瓦伯爵,他们的财富比国王还要丰厚。可以想象,这些权势滔天的大领主,对于国王的统治自然不放在眼里。
在王室领地之外,国王的权威几乎荡然无存。尽管卡佩王朝初期的国王在国外已被视为“法兰西人的君主”,但在法兰西岛,这些所谓的“小国王”实则权力有限。他们没有固定的首都,住处时常在巴黎、奥尔良之间迁移,更缺乏系统的行政管理机构。国王的经济收入也十分有限,只能在王室领地和所辖教会中寻求财政来源。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国王甚至不得不采取拦路行劫等极端手段。例如,11世纪时,菲力蒲一世就曾对过路的意大利客商进行。
这些小国王毕竟掌握着一张重要的王牌——精神权威。卡佩王朝的国王在兰斯举行的加冕仪式中,会使用一种被称为“圣油”的珍贵物品。据说这种“圣油”源自上帝,是法兰克君主克洛维受洗时由一只鸽子带来的。在加冕仪式中使用此等“圣油”,不仅证明了卡佩王朝的国王是法兰克君主的继承者,更表明了他们与历史上的伟大君主如所罗门王等有着血脉相承的联系。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推选国王是法兰克人的传统习惯,卡佩王朝的首位国王于格卡佩也是在诸侯的推举下登基的,但他深知王冠的价值与威严,因此他早早立嗣,通过诸侯会议确定了他的嗣子罗贝尔即未来的“者罗贝尔”为下一任国王。这一举动无疑加强了王权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在这个充满纷争与机遇的时代,卡佩王朝的国王们不仅在物质上努力巩固自己的统治,更在精神层面寻求支持与认同。他们利用加冕仪式和“圣油”等象征物来强化自己的精神权威,试图在精神上统领诸侯和民众。尽管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他们始终努力维护着王朝的统一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