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县兴福镇,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中国明胶工业基地”,在经历了长达八年的禁止生产工业明胶的拉锯战后,如今制胶厂仅剩五家。关于工业明胶流向食品的战争仍在进行,胜负未分。
本报记者王峰,实习记者李琳在山东博兴报道。
4月11日下午,随着执法队伍的推进,位于博兴县兴福镇义和村的一座土胶作坊被夷为平地。当地人士透露,取缔原因是接到了群众举报反映的污染问题。
事实上,就在这个作坊被推倒的数小时前,有媒体暗访发现义和村的制胶作坊仍在偷偷生产,并将明胶直接送往冰糕厂等食品生产企业。如同河北衡水市阜城县古城镇的毒胶囊事件一样,兴福镇也曾是明胶工业的繁荣之地。工业明胶流向食品行业的内幕在2004年和2009年两次被媒体曝光后,当地开始着手取缔这一高污染产业。如今,整个兴福镇的制胶企业只剩下五家,年产量不足两千吨。
近十年来,工业明胶流入食品生产领域是不争的事实,且屡禁不止。我们的调查发现,那些无法在兴福镇立足的制胶作坊已经流向邻近县市。面对历史和体制的积弊,监管体系能否力挽狂澜?这不仅考验着如今致力于取缔明胶的古城镇,更考验着中国食品安全的未来。
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明胶工业基地”的兴衰史。在义和村村口,有一家学杰制胶厂,尽管现在只剩下办公室,但老板仍表示有工业明胶出售。义和村支书刘学农透露,这个村庄曾是兴福镇土胶作坊最集中的地方,全村350户人家中,制胶厂老板们大多数是第二代制胶人。早在几十年前,他们就开始从周边各地收购皮革下脚料熬胶。这些原料包括从沿海皮革厂收购的以及从韩国进口的“洋垃圾”。熬土胶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废水废渣的污染问题却十分严重。尽管土胶作坊不需要大量清水冲洗,但废水仍被直接排入河沟和水塘,废渣则被用于盖房或垫路。这种粗放的制作方式给村庄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此同时工业明胶的出现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与土胶相比工业明胶的制作工艺更为复杂且污染更为严重。制作过程中排放的废水污染物种类繁多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殷永泉指出尤其是采用碱法工艺时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高钙、高化学需氧量和高氮的碱性物质。此外生产每吨明胶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工业明胶最致命的问题是无法排除皮革下脚料中的重金属铬。一项针对食品添加剂明胶中铬含量的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样品存在铬含量超标的问题其中一些样品的铬含量严重超标甚至超标数倍。这一现状令人深感忧虑不仅因为工业明胶的污染问题还因为其对人体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尽管当地已经进行了长达八年的禁止生产工业明胶的行动但问题仍然存在拉锯战仍在进行中胜负未分这也反映出在监管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历史和体制的积弊监管体系能否彻底解决问题力挽狂澜?这不仅是对古城镇的考验更是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考验。", "meta": {"tee": {"product_tags": ["食品加工", "产业", "污染", "新闻", "食品制造", "工业", "胶水"], "tagger_version": {"product_tagger": "v1.0"}},"difficulty_mmlu": {"config": {"type": "text_classification_cn", "task_id": "text_classify_cn"}, "importance_score": {"text": ["该文章讨论了关于工业明胶的问题。", "文章中介绍了博兴县兴福镇的历史变迁和现状。", "文章详细描述了工业明胶的生产过程和存在的问题。", "文章提到了工业明胶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响。", "文章强调了监管体系面临的挑战和重要性。", "文章呼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文章呼吁公众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文章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文章呼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中介绍了对于工业明胶产业的整治行动。"], "score": [-76.6334757898999, 3.68782994485879, 12.65038476145376, 26.23187310172889, 35.60417034698379, 42.31601498493275, 35.5505028652199, 54.0那些年,央视记者在兴福镇发现了工业明胶厂悄然生产含有毒素的产品并将其销往食品行业的丑闻。广告牌上赫然印着“食用”字样,工厂负责人甚至宣称,“凡是做肉的都往里掺这个”。央视的揭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促使国务院将明胶、土胶行业列为治理重点。兴福镇亦开始整顿制胶行业。兴福镇的工业明胶产业曾经繁荣,但经过两次集中整治后,非法明胶企业被取缔,整个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整治过程中,博兴县的禁胶行动得到了积极响应。随着取缔行动的实施,大部分非法企业已被清理。非法土胶作坊并未在山东完全消失。一些从博兴县迁出的土胶作坊在相邻的广饶县李鹊镇西堡村被发现。这个地处三市交界的地带成为了“三不管”地带,一些作坊得以在此继续生存。由于市场低迷和环保压力增大,这些作坊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渐缩小。
博兴县的行动成功地遏制了毒胶之患的扩散。尽管有四川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努力,从含铬下脚料中制作食用明胶的技术始终未能市场化。教授王坤余等人曾成功在实验室中控制铬含量在食用明胶的标准之下,但这一技术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成本过高。事实上,这一技术路线的搁置与工业明胶流向食品的舆论声讨以及各地的取缔行动密切相关。
在监控体系上存在短板。尽管兴福镇逐渐转型为厨具和镀锌板产业基地,并设有污水处理厂来处理制胶厂的污染问题,但对于如何杜绝工业明胶流入食品领域这一事关公众健康的问题,的办法似乎并不多。正在尝试通过健全明胶企业管理台账、对非法从事明胶生产和销售流通渠道进行严格监控等方式来确保安全生产销售,但仍有挑战需要面对。像兴福镇这样的地方只有制胶厂而没有下游食品企业,无法对生产和实用链条的两端进行查处。“现在哪个企业没有两套台账?”一位知情者的评价揭示了监管的困难程度。尽管如此,仍在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针对某些问题,基层的解决能力或许已经达到其极限,此时只能寄希望于整个监管体系的协同合作,形成强大的合力。
在过去的十年里,工业明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屡见不鲜。这一现实让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副教授朱毅深感震惊。她曾以为,在如此低的利润下,很少有企业会冒风险使用工业明胶来制造食品。但现在,她的观点有所改变。无论多么微小的利益,总有一些企业会铤而走险。
朱毅向记者透露,终端检测监管并不易于实施。因为食品或药品企业使用明胶的比例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某些检测合格的胶囊,仍有可能是使用工业明胶制作而成。她强调,要彻底理清销售链条,监管的重点应该前移,而非仅仅停留在最后的检测环节。
工业明胶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食品安全问题,它更揭示了监管体系中的漏洞和缺陷。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源头开始,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们还应该加强对企业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明白,追求利润固然重要,但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同样重要。任何时期,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都是最重要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信任,只有真正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生产,才能获得长期的利益和发展。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到企业,从消费者到专家,只有我们齐心协力,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确保我们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