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艾滋患者受歧视调查

随着“世界艾滋病日”的临近,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状况再次引发公众关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看病难、手术难的问题尤为突出。为此,记者深入探访了艾滋病定点医院、非定点医院,与医护人员及艾滋病感染者进行了交流,背后的症结所在。

为何综合医院拒绝为感染者做手术?

一位来自苏北的艾滋病感染者的遭遇令人唏嘘。他因腰椎受伤而丧失工作能力,年仅42岁却活得如同废人。他曾尝试到南京多家综合医院就诊,希望能通过手术重获新生。当他坦诚相告自己的感染状况时,却遭到了医院的拒绝。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指出,国务院早在2006年就已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不得因患者是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而推诿或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综合医院仍会以各种理由拒绝为感染者手术。一些医护人员担忧,如果为艾滋病毒感染者手术,可能会导致其他病人误解,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

被拒绝的感染者往往选择沉默。即便他们知道法律规定医院不应拒绝为他们手术,但很多人选择隐藏病史,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定点医院的困境:讳莫如深

全省目前有21家定点医院负责收治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人,而南京市第二医院是南京地区唯一的专科定点医院。当记者试图采访该院时,却遭到了婉拒。

该院的医生透露,他们面临三方面的压力。艾滋病感染者数量逐年上升,其中一些人需要手术。作为“艾滋病感染者定点医院”,他们面临技术限制和硬件设备不足的问题,80%的定点医院无法达到手术条件。医生和护士也需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人甚至不敢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工作性质。

定点医院正在努力打造综合性医院形象,不想给外界留下只收治艾滋病人的印象,以免影响医院形象和效益。他们也尝试邀请其他综合医院的医生提供跨院治疗,但响应者寥寥无几。

误解、歧视、恐惧的巨网

“我们面对的最大敌人,与其说是艾滋病毒,不如说是一张由误解、歧视、恐惧结成的无形巨网。”省人民医院的一位外科医生坦言。很多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治疗存在误解,错误地认为所有感染者都应送入传染病定点医院。而传染病医院又不具备综合医院的学科体系和救治能力。真正的症结在于,艾滋病恐惧也在医护人员中弥漫。

省医学会的调查显示,91.9%的护士担心护理艾滋病感染者会感染病毒;64%的医生认为自己有权利决定是否为感染者治疗;50%的医生和护士表示,拒绝照顾感染者并非不道德。

由于缺乏对职业暴露的法律规定,医院在职业暴露保护、培训、监督报告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率较高。

要打破这一困境,我们需要加强公众教育,消除误解和歧视,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平等的医疗权益。和社会应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和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在三甲医院工作的医生们,时常会面对一种隐忧:尽管知道艾滋病的感染途径只有三种,看似防范得当就不会有事,但一旦遭遇职业暴露感染,后果不堪设想。他们深知,在医疗工作中,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使自己暴露在风险之中。他们迫切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持。

于是,“阳光医生”,这个国内首个致力于救助艾滋病感染者和推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医生志愿者队伍应运而生。对于数量庞大的艾滋感染者和患者来说,即便是南京地区三级医院的医生们组成的“阳光医生”组织,其力量也仅仅是杯水车薪。

省预防医学会的专家殷晓梅长期从事艾滋病的研究工作。她指出,要彻底改变目前艾滋病毒感染者就医难的困境,首先要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让全社会走出对艾滋病的认识误区。她强调,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固定的,其毒性并不比肝炎等更致命。只有与携带者发生体液血液交换时,健康人才有可能被感染。

与国外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宽松态度相比,我们的社会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像新加坡、泰国等地,艾滋病感染者可以像普通病人一样在综合性医院接受治疗,无需特别区分。然而在我国,尽管法律、法规和政策都在保障艾滋病感染者的合法就医权,但如何将这些法规落到实处,使艾滋病感染者享有平等的医疗服务,仍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形成合力,确保相关法律条款不被架空。

新的研究发现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老年人和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毒的比例在上升。对此,专家提醒人们要重视并加强对这一群体的防控工作。老年人是性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大学生中同性性行为的比例也在增加,更容易传播艾滋病。对于这两个群体来说,加强宣传教育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尤为重要。

尽管我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平等的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艾滋病的控制和管理,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这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承担和推动。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