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基层医改调查:办好卫生院 小病不出乡

新一轮的医改犹如春风拂过大地,自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以来,其核心目标便是“强健基层实力、实现分级诊疗”。而在福建省的山区县份长汀,这一改革更是落地生根,成效显著。如今,八成以上的病患选择在长汀县乡区域内就诊,这一数字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记者为此进行了深入探访。

走进长汀,无论是河田镇乡镇卫生院还是其他卫生院,映入眼帘的都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每层楼道的走廊里,病床排列整齐,新的儿科病房楼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这样的场景不仅仅在河田镇卫生院存在,长汀县的许多卫生院都是如此。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回想起医改前的2008年,全县乡镇卫生院的年门诊量、住院量和业务收入都相对较低。到了2013年,这三项数据均实现了惊人的增长,长汀县卫生系统的发展在龙岩市七个县(市)中独占鳌头。不久前,国家卫计委专家组的考察报告更是对长汀医改给予了高度评价:“全国基层卫生院系统万花纷谢,只有这里一枝独秀。”

那么,长汀医改究竟是如何实现这一变革的呢?答案可以从人事、分配和经营权下放这三个关键词中寻找。以往,乡镇卫生院为了生存,常常陷入恶性竞争,医护人员也往往缺乏工作积极性。随着这三项权力的下放,乡镇卫生院终于迎来了“一夜巨变”,迸发出了勃勃生机。

河田卫生院的王马荣医生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为了生存,大家都拼命抢患者。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这一切的变化,都要归功于长汀县卫生局的科学决策——人事权、分配权、经营权的下放。这一举措激发了乡镇卫生院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和活力。

除了激发积极性,长汀医改还注重与大医院展开错位竞争,发展养护和养老等“特色专科”。以新桥卫生院为例,该医院地处汀江上游,原本并不适宜发展乡镇卫生院。通过发展精神病专科,新桥卫生院不仅成为了全县乃至全龙岩市颇具实力的专科医院,还建设了综合诊治、病房、精神专科等多座大楼,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病床数量也大幅增加。院内疗养区环境优雅,清泉绿树、草木茵茵,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康复环境。

长汀医改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数据的增长和环境的改善上,更体现在其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上。长汀的医改之路,是一条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改革之路,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和借鉴。在投入巨大的背景下,是否需要通过提高收费来回收成本呢?对此,戴秋林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并非如此。乡镇卫生院的收费标准严格遵循2005年国家颁布的标准,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擅自提高价格。乡镇卫生院并非靠高精尖技术来竞争,而是依靠基本医疗服务来吸引和方便患者。老戴更是独具匠心,出了养护+养老的新产业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大量年轻人在外打工,患者群体主要是老年人。他们调整了病床设置比例,达到了7:3,使得农村养护与养老无缝对接。这种思路也得到了河田卫生院的积极响应。河田地区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导致慢性风湿病症高发。针对这一市场需求,河田乡镇卫生院开设了康复专科,规模、设备、人员配备均属龙岩市基层医院中的佼佼者。如今,他们正计划进一步扩充,将农村养老内容纳入其中。

正是凭借对“特色专科”的精准把握,新桥门诊量在短短时间内实现了激增。18个乡镇,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长汀乡镇卫生院在放权之后,展现出了惊人的市场活力。据统计,医改4年来,全县基层卫生院的固定资产投入超过1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投入的总和。而这些资金的绝大部分并非来自外部补助,而是源于卫生院自身实力增强后的释放。

不仅如此,长汀县还推出了乡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签约形式,实现了送医下乡,覆盖了建立健康档案、妇保儿保、传染病报告等11项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在医改之前,基层乡镇卫生院和村医队伍的状况令人担忧,无法承担家庭医生签约的责任。但现在,通过放权、院聘村医等措施,基层医疗队伍得到了极大的激活。医生如傅礼敬等人现在享有良好的工资待遇,同时还有和正式在编员工一样的“三险”,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而乡镇卫生院在承担“签约服务”任务时,会组成若干支“家庭医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定期到村里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这样全县的老年人全部被纳入健康管理。医生如王马荣不仅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全面体检,还通过熟悉群众让群众也熟悉他们,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和治疗预案。这不仅为群众带来了便利,也为医生带来了潜在的病患来源。王马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门诊量高达每月1500多人次,成为绩效收入最高的医生,每月收入过万。整个长汀县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都享受到了这种模式的红利,他们的平均月工资达到了3420元,超过了全县事业单位的平均工资。

长汀县的乡镇卫生院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还激发了市场活力,实现了良性循环。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在基层医疗改革的春风中,长汀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里,农村群众的健康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基层医护职工的收入也实现了稳步提高,更重要的是,所有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一切的变革,都源于长汀县深入推进的基层医疗改革。

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些令人振奋的数据。据福建省卫生厅的统计,至2013年,福建省基层卫生院的平均病床数量、门诊接诊量、住院人次以及业务用房面积均有明确的数值。而在长汀,这些数字则表现得更加亮眼:病床数量增多,门诊和住院人次大幅度增长,业务用房面积更是显著提升。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第一季度,长汀县的患者区域内就诊比例高达85.37%。这意味着,“小病不出乡”的美好愿景正在长汀成为现实。在这里,基层医疗服务的提升不仅让乡村群众享受到了便利,更让乡村医疗体系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一系列的成果并非易事,背后是长汀县党委和的大力推动,是广大医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也是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长汀的基层医疗改革,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更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样的长汀,让人看到了基层医疗的无限可能,也让人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长汀的基层医疗改革,不仅为本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也为全国基层医疗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