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中国退运转基因玉米 食用风险引关注

关于转基因食品,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至今,转基因食物对人体是否有害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各国对此持谨慎态度,多数国家认为转基因食品具有潜在风险,因此在推广和应用上持保留意见。从2013年10月开始,我国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口食品进行严格把关,因检出未经农业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迄今为止已退运了超过百万吨的美国进口食品。

对于转基因农产品,公众和社会各界的认识并不统一。转基因玉米的用途是什么?食用是否安全?针对这些问题,“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MIR162玉米是由瑞士先正达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其特点是能够抗鳞翅目昆虫。虽然这一品种已经获得美国FDA的核准作为食物和饲料,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商业化种植,但我国农业部尚未批准其进口。

我国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只有经过农业部安全批准的转基因产品,在办理相关进口手续后,方可向中国出口。先正达公司已就转基因玉米MIR162的材料入境申请了安全检测,并多次提交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证书申请,目前仍在审批过程中。

有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并不实行转基因农产品标识制度,因此这种未获中国批准的转基因玉米可能被混入允许出口中国的玉米品种中。对此,美国农业部部长办公室生物技术协调员迈克尔·沙克曼表示,美国种植的玉米大部分是转基因品种,且主要用于饲料。他同时表示,美国出口的玉米主要销往墨西哥、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其中大部分用于饲料。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专家们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凡是经过严格审批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但同时也存在潜在风险。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研究员表示,对于转基因食品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评价和测试。

至于转基因玉米用作饲料是否安全的问题,专家表示,目前进口的转基因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加工。由于有严格的用途监管和玉米品种的专业性,市面上几乎买不到鲜食的转基因玉米。各相关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认为已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不存在食用安全问题。迈克尔·沙克曼也表示,美国出口的转基因农产品和本土食用的转基因农产品是一样的,并且已经经过了严格的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需要持续关注和科学研究。各国也应加强监管,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经过深入的和研究,我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以下是对该话题的生动描述和丰富的文体展现:

不久前,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转基因作物已经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种植了十八年之久,至今尚未出现任何科学证明的安全问题。这一观点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多次支持,他们强调经过安全论证的转基因产品与传统农产品同样安全。

罗云波介绍,欧洲并非对转基因食品持拒绝态度。相反,欧洲是转基因农产品进口和食用较多的地区之一。自1998年以来,欧盟已经批准了多种转基因作物如玉米、油菜、大豆和土豆在欧洲的种植和上市。为了保障安全,欧盟曾投入巨资对转基因作物进行风险评估。两个重要的结论被得出:一是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会对环境和食品及饲料安全造成比传统作物更高的风险;二是由于技术的精确性和严格的监管,转基因作物可能比传统作物更安全。

关于公众关心的转基因玉米饲料是否会流入食品市场的问题,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明确表示,目前批准种植的仅有转基因抗虫棉和抗病毒番木瓜,主粮中并没有商品化生产,肉蛋奶和水产品也没有使用。尽管如此,仍不能排除有部分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滥种或流入市场的情况,且往往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标识。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小番茄(圣女果)和紫薯并非转基因产品。圣女果是最原始的番茄品种,而我们常吃的大个番茄是通过杂交育种产生的。紫薯则是特定地理条件和育种技术的产物。虽然国家规定转基因玉米不得用于鲜食,转基因大米不得种植售卖等,但仍有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存在。

深圳市疾控中心的一篇论文显示,他们在市场上购买的样品中发现了两个转基因阳性样品,且并未进行标识。海南省农业厅也曾通报发现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转基因作物研究试验的行为。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监管问题而非安全性问题。专家指出,转基因的危害性目前还难以预估,因此一旦发现存在转基因大米的情况,必须彻查到底。为了消除公众的误解,农业部已经开设了“转基因权威关注”的网页,提供权威的科普信息供消费者查询。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仍然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研究。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理性看待转基因食品,同时关注相关部门的监管动态,确保我们的食品安全。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