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深圳:药品降价方案多次被省部门否决!

药品招标采购背后的故事

在业内人士的一声叹息中,透露着药品招标采购的复杂与曲折。自2007年广东全省统一挂网采购药品以来,深圳多次提出的降低药价方案均未能如愿。一位医院药剂科的工作人员透露:“药品招标采购的水很深。”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幕后故事。

深圳居民刘先生,近年来习惯了一种特殊的看病模式。他会在医院看病后选择去药店购买药品,因为药店的价格往往比医院便宜得多。他感叹:“有的药一盒能便宜三分之一。”以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为例,深圳一家公立医院药房售价为13.39元,而在药店仅需10.08元。并非所有药品都能在药店找到,有时候刘先生只能接受医院的药价。

那么,为何药店的药价比医院便宜?这个问题引发了公众对药品价格的质疑。药价虚高,真的只是在招标环节吗?有媒体报道,同一药品在北京和山东的售价存在巨大差异,从出厂到患者手中,中间价差竟高达20倍。但医院药剂科负责人表示,医院的利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只能按规定在中标价基础上加收15%卖给患者。那么,药价虚高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有人认为,问题的关键在招标环节。哪些药品能够入围,背后有着复杂的决策过程。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规财处的负责人表示,每个采购周期开始时,广东省医药采购平台会通知各医疗机构进行药品遴选,但具体过程却鲜为人知。据《2009年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实施方案》,一个药品进入采购平台需要经过多重关卡,包括报价、竞价、议价谈判等阶段。谈判过程中引入了专家监督制度,但具体细节却从未正式披露。

实际上,深圳有关部门曾多次提出降低药价的方案,但均未获得省的通过。深圳曾在中标企业中进行二次招标,试图通过再招标压低药价,但提议未能通过。一位业内人士感叹:“药品招标采购的水很深。”不仅如此,深圳市卫人委官方网站上的药品价格查询网页一直无法打开,真正的原因可能是药品价格信息划归广东省医药采购平台统一管理。此前负责此项工作的深圳天驰医药信息技术公司因无法获取药价信息而关闭了查询窗口。

面对这一切,深圳卫生部门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他们意识到无法在招标采购环节介入,只能在遴选环节下功夫寻找降价的突破口。他们开始调研全省挂网采购药品的基本情况,为今后的药品遴选制度改革做好准备。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深圳的卫生部门仍在努力降低药价的途径,希望能给广大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这一切的背后,是他们对公众健康的责任与担当。药品回扣与价格机制问题

近日,深圳市卫人委主任江捍平在接受采访时坦诚地谈到了药品回扣现象以及药品价格机制的问题。他明确指出,医生开药收回扣的现象难以杜绝,关键在于斩断药品中标前的利益链。他也承认医生收取药品回扣的手段非常隐秘,卫生行政部门难以现场查证。

江捍平表示,深圳市卫人委对医生用药问题一直保持严格监管。他提到,有些药品因为反复出现超常规使用而被暂停使用,背后的利益关系引人深思。尽管医院可以合理收取15%的药品加成,但医生开贵药的现象与这一政策关联度并不大。

针对招标环节中的虚高价格问题,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对近期被曝光的药品进行了核查,并公布了结果。他们明确表示,进入省采购平台的药品分为三类目录,各类目录的药品有其特定的采购方式。对于高价药才好卖的现象,他们认为是体制问题。

广东省医药采购中心主任梁霞在接受采访时详细解释了他们的采购流程和价格机制。他们参考了的最高零售价和过去几年的药品价格来设定限价。对于一些独家生产的药品,砍价的难度加大。梁霞表示,他们并不清楚药品的出厂价及中间环节,但将公开药品的中标价格,并提请有关部门向公众公开相关信息。

在广东省的“两会”上,一份名为《药品招标后实际价格变化趋势调查及建议》的提案直指药品越招越贵的问题。该提案要求公开招标环节的信息以及中标后药品价格的对比。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降价的药品数量多于涨价的,但涨价的平均幅度高于降价幅度,说明整体价格仍在上升。

为了让患者享受到低价药品,提案建议从源头——招标环节就控制价格。完成招标后,应公布参与招标的专家、监督等人员的姓名、单位,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每年招标后的结果及中标价格也应向公众公开。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招标的透明度,也有助于减少药品回扣等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药品回扣现象和虚高的药品价格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只有建立合理的药品价格机制,公开透明的招标过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