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念重塑与定位的艺术
在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之泉,融入地域文化的独特韵味,我们的学校办学精神与吴氏文化相互辉映,形成了雅美教育的独特理念。在这片潍坊的土地上,我们深深扎根,汲取非遗扎染、绳编等传统技艺的精髓,铸就了“传统文化+现代教育”的交融之美。我们的教育目标,致力于培养博学雅正、阳光自立的新时代学子,通过劳动教育这一途径,实现五育融合,让每一位学生在端午课程中感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空间环境设计的艺术策略
我们精心打造主题化场景,让文化符号在空间中跳跃。如“梅园”“梅花文化长廊”,植物与雕塑共同构建出富有精神象征的艺术空间。我们还利用集装箱、纺织线性元素打造工业风格的文化广场,扎染作品展示长廊则成为师生互动的创意舞台。在文化墙与展区的建设中,我们采用新中式木纹、国学元素等风格,结合校徽的配色,打造动态展示区,如线上微展厅、学生作品楼梯文化墙等,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三、课程与活动体系的创新构建
我们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将其融入学科教学中。如扎染技艺中的化学显色实验、京剧脸谱创作中的色彩文化解读,让传统工艺在现代课堂上焕发生机。劳动教育课程更是我们的一大特色,从认知到实践再到创新,我们设计了阶梯式的课程模式,如中药香囊制作、立体粽子手工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品牌项目,如绳编社团、创客工坊、校园文化节、创意市集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打造了学校的特色品牌。
四、文化载体创新的实践之路
我们致力于开发具有实用和美育功能的文创产品,如绳编书签、脸谱马勺绘制等。利用数字技术应用,如线上展厅、AR技术,活化传统文化展示,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制度和文化建设上,我们建立了“传习—创作—应用”的闭环机制,确保技艺的活态传承。通过师生座谈会、问卷调研等方式,明确文化需求,形成全员参与的文化认同机制。
五、设计实施的要点
在设计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系统性规划,遵循“三阶四维”的框架,实现多维度目标的融合。文化墙的设计则兼顾美学与功能性,既要有视觉冲击力,又要蕴含教育内涵,如读书文化墙与学科知识的完美结合。我们还建立了动态更新机制,结合学生作品展、年度主题更新文化内容,保持文化的活力与生机。
典型设计案例赏析
我们的设计案例丰富多彩,如青州实验中学将扎染工艺与化学实验融合的非遗劳动课程、以新中式木纹风格结合国学元素的校园文化墙、职业学院“厚德·同心·重技”主题广场的雕塑与水景艺术、梅里中心小学的“雅雅美美”社团活动空间与梅林雅境等。每一个案例都是艺术与教育的完美结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