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听镇江“捐髓者之最”讲述自己的爱心故事(图

在过去的十年里,镇江市有27位充满爱心的捐髓者,他们无私地播撒生命的种子,点燃了生命的希望。这些英勇的志愿者们,为了救助千千万万的白血病患者,积极参与中华库的活动,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勇气和奉献精神。

中华库自2001年成立起,就承载着无数生命的期盼与希望。镇江市红十字会自2002年起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至今已走过了漫长的十年历程。在这十年中,“点燃生命的希望镇年捐献志愿者行动”逐渐发展壮大,入库志愿者人数过万,成功实现捐髓的志愿者更是达到了27人。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我市首例与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的捐献者戚熙娟。作为一位5岁孩子的母亲,戚熙娟每日亲手用中药延续女儿的生命。当得知自己成为首例捐髓志愿者时,她感到十分巧合。当年的一次偶然机会,让她加入了捐献志愿者的行列。当她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前往北京捐献的路上,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戚熙娟的善举让她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并获得了诸多荣誉。如今,她尽己所能地去帮助别人,因为她深知,“帮助别人真的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除了戚熙娟之外,还有一位值得称赞的捐髓者——费枫宇。作为镇江市年龄最小、全省年龄也最小的捐献者,费枫宇的勇敢和无私令人敬佩。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虽然有些辛苦,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的善举不仅救助了一个身患地中海贫血的4岁男孩,更传递了爱与希望。

回首这十年,每一例捐髓者都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故事。他们用勇敢和爱心,为生命点亮了希望之光。这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的无私奉献点赞!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捐髓的行列中来,为我们的社会注入更多的爱与力量。因为每一份捐赠,都有可能点燃生命的希望,让更多的人得以延续宝贵的生命。他,在接到通知后心怀喜悦,因为他的HLA与一名血液病患者相契合,这让他有机会以微薄之力拯救他人的生命。这位名叫费枫宇的年轻人,在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可以与一名患者匹配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伸出援手。他的善举,不仅给那位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善良与勇敢。

当扬中市红十字会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尽管最初他的母亲有些担忧,但在咨询过专家和红十字会后,她也全力支持儿子的决定。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今年4月,费枫宇即将回到熟悉的部队。这次经历让他更加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重要性,他也表示会向身边的战友分享这次经历。这种积极的态度和行动,不仅鼓舞了他自己,也给周围的人带来了正能量。

与此张长春和张晓春两位医生的故事也让人感动。他们同为捐髓者,年龄相仿,都毫无保留地将省红十字会发放给他们的误工补贴捐给了受捐者。捐髓结束后,他们几乎没有休息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人敬佩。

张长春是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心理医生,他的工作繁重且责任重大。但他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为患者解除病痛。在捐髓后,他迅速回到工作岗位,因为他知道还有许多患者需要他的帮助。他的事迹展示了医生职业的高尚和崇高。

张晓春不仅将自己的误工补贴捐给了受捐者,还积极为受捐者募集善款。他的善举感动了很多人,也激发了更多人参与到捐髓的行列中来。他们的无私奉献,不仅给了受捐者生的希望,也传递了社会的温暖和爱心。

杨荣康的善举同样让人感动。他和儿子、同事告别后,踏上了南下的爱心之行,为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少年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们的善举,展现了人类社会的温暖和爱心。这些平凡人的伟大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温暖。

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善良和勇敢并不遥远,它们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生的希望。让我们向他们学习,传递爱心和温暖,让社会更加美好。杨荣康,安利公司的首位捐献者,他的善举激发了更多安利员工的爱心。在得知杭州同事杭彬与台湾少女配型成功,杨荣康作为“过来者”,亲自前往北京道培医院为杭彬加油鼓劲。这不仅是安利公司与中华库和台湾慈济库合作的跨越海峡的捐献行动,更是两岸人民的深情厚谊。杨荣康的善举得到了公司高管的高度赞赏。

杨荣康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他对捐献的坚定信念。十年前在广州捐髓后,他曾被问及是否愿意再次捐献,他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尽管后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但由于对方放弃,他的捐献愿望未能实现,但他依然坚信捐髓既能帮助他人,也不会伤害自己。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善举可以激发出无尽的爱心和力量。

在镇江市,医务人员成为捐献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镇江市已有27例捐献者,其中医务人员占到了四分之一。他们中有医生、护士、卫生管理者等,他们的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和爱心让他们选择成为捐献志愿者。市卫生局团委书记毛俊峰表示,卫生系统组织并参与了多次样本采集活动,发挥表率作用。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了解捐献的重要性。

朱兰勇、韦海燕等医生表示,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他们的职责。他们选择捐献,只是因为能够帮助一个人、救一个人,就是这么简单。他们的善举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同和尊敬。其中,朱兰勇是唯一一位与受捐者见面的幸运儿。他回忆起与受捐者的重逢场景,仍然感慨万分。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小小的善举可以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希望。

张长春等医生还表示,他们在捐髓之初对此只是浅层次的了解,但随着与白血病患者的接触增多,他们逐渐深入了解了患者的困境和痛苦。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呼吁更多人关注白血病患者,给予他们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他们还建议在慈善捐款中设立灵活救助资金,为白血病患者提供更多帮助。

回首过去十年,镇江市红十字会等组织一直在积极推动捐献事业。从2002年开始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至今,他们一直呼吁更多人加入到捐献的行列中来。这些组织的努力让我们看到,爱心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让更多的人重获生命的希望。让我们共同为这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点赞!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我们铭记在心。在生命的赛道上,无声的奉献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海。回首过去的岁月,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勇气,为生命的延续播下希望的种子。

七位英勇的战士——戚熙娟、杨荣康、葛永德、孙磊、吴正、方伟和刘吉明,在2007年被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总后勤部卫生部授予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他们的无私奉献,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生命的天空。

镇江市红十字会在2008年更是被省红十字会授予“造血干细胞捐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其中,戚熙娟女士的事迹尤为感人。她不仅被省总工会授予“劳动模范”,更成为奥运火炬手及省红十字会爱心形象大使。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心行动,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中来。

时间的车轮辗转至2010年7月,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工作现场观摩会上,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代表谢宁与镇江市第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朱兰勇的见面,令在场的每一个人动容。他们的相遇,诠释了生命的接力,传递了爱的力量。

2011年,江苏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联谊会在镇江市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70位成功实现捐献的志愿者代表齐聚一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爱的篇章,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每一滴汗水,每一个微笑,都承载着这些志愿者们对生命的敬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的事迹,像一串串美丽的珍珠,串联起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这些无私的奉献者们,用他们的爱心和勇气,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为人类的生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孙霞巫悦萌整理)

注:图片除戚熙娟图片外均由王呈摄。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