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医疗器械采购现状令人堪忧。长期以来,进口品牌医疗器械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明显的进口垄断。尽管进口器械价格昂贵,但基层医院的医疗器械使用率却不足40%,大量设备闲置。
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00余亿元用于医疗设备购置,然而这些投入并未充分利用。中国基层医院的医疗资源使用状况令人失望,许多高端医疗器械几乎全是进口品牌,如GE、西门子、飞利浦等。这不仅使中资企业面临重重包围,更严重的是导致了医疗服务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效率低下。
面对这一问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经明确表态,未来会严格执行采购法,优先采购国产医疗设备。问题的根源不仅仅是采购环节,更多的是医疗服务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基层医疗设备使用率低的问题。
在医疗资源分配上,一线城市的大医院与基层医院存在明显的差异。大医院如北京的三甲医院,一台CT机一天要为70~80人次服务,而在县级医院,由于病患数量和病患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影响,一天下来最多只有7~15位病患来照CT。这种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大量闲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忙得不可开交。设备的开机使用率对于医院来说至关重要。一旦设备出现问题需要维修,将会对医院运营和医患关系带来严重影响。对此,医疗设备企业也在努力提高设备的开机使用率,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医院的需求。
针对基层医疗设备使用率低的问题,有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加大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应该鼓励和支持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打破进口品牌的垄断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高效利用。
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医疗器械采购和使用现状亟待改善。从采购环节的改革到医疗资源分配的优化,从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到鼓励国产医疗设备发展,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医疗器械使用效率一定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中国大型医疗设备行业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展望
想象一下,一个CT机,一天要为80位患者提供服务。对于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来说,如果开机使用率提升5个百分点,这台机器一年就能为更多的患者进行检查。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背后反映了医疗设备使用的压力与潜力。
北京协和医院,每天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其中98%都是外地人。他们带着病痛来到这里,寻求大医院更放心的治疗。如此巨大的患者流量,使得一线城市的医疗机构面临巨大的接诊压力。
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一些医疗设备企业开始寻找新的解决方案。GE医疗集团就是一个例子。他们开发了工业互联网,让基层医院能够通过移动医疗完成诊断。通过互联互通的设备,基层医院可以远程进行超声影像诊断,从而帮助乡镇医院做出准确诊断。
县级医院的设备采购情况却需要适度控制。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建议,应根据医疗机构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来决定采购情况。在一些地区,由于患者数量相对较少,设备的采购应该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
尽管国内企业在医疗器械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上,外资和合资企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邱贵兴直言不讳地指出,进口产品在中国已经形成了销售垄断。
我国每年花费数亿美元从国外进口大型高附加值医疗设备。在医用电子产品领域,外国品牌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国产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领域。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未来将会大力发展国产医疗设备,降低医疗成本。部门明确表示,将扶持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并通过采购法确保优先采购国产医疗设备。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医院更青睐采购外资品牌呢?是因为中资设备的技术水平不够吗?在白知朋看来,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技术沉淀和积累不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扶持,国产医疗设备的前景是乐观的。
一些基层医院由于经费有限,会选择价格低廉的国产设备。而一些大医院对国产设备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国产货质量不行。但实际上,国产的中低端医疗设备(包括一些大型设备)是能够满足我国基本医疗需求的。
如果大医院能够转变观念,加上政策的扶持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广阔。毕竟,医疗设备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经济效益,更关乎国民的健康福祉。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对话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秘书长白知朋
当下医疗设备市场呈现的状态,令人深思。《中国经济周刊》针对基层医院医疗设备闲置的问题,向白知朋秘书长探求了真实情况。白知朋秘书长对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他指出,技术的进步使得医疗设备检测时间大大缩短,但患者数量的不足导致一些县级医院的设备使用率低。对于县级医院来说,常见病和急救病的治疗是主要任务,高昂的设备在此显得并不必要。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医院购买的高端设备,实际上并不符合其实际需求,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导致资金的误用。
提及医疗设备市场,外资企业的垄断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中国经济周刊》询问白知朋秘书长关于中外医疗设备市场份额的问题。白秘书长坦言,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大型医疗设备如CT、磁共振等,多为外资品牌产品。外资品牌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而国产设备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具体到各个品牌,如西门子的市场占有率在CT领域就相当可观。
对于国产医疗器械与国外的差距问题,白知朋秘书长认为,医疗装备的发展涉及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电视录像技术以及材料科学等四种关键技术的依托。遗憾的是,这些技术在国外得到大力发展的时候,我们并未跟上步伐。现在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他坦言,尽管国家越来越重视这一行业的发展,但仍需要时间来提升。
至于对国产医疗设备企业的扶持政策,白知朋秘书长表示,虽然科技部会划拨一些科研经费用于支持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设备研发,但经费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这其中涉及到行业调查与研究的问题,由于拨款方可能对行业了解不足,导致资金并未真正用于推动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
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是医疗行业的核心所在。白知朋秘书长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当前医疗行业资源配置状况的担忧。他认为,无论是医疗设备还是其他行业,都需要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利用,这样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这也反映出他对未来医疗行业的期待:更加合理、高效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推动医疗行业的持续发展。
白知朋秘书长对于当前医疗设备市场的现状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国产医疗设备发展的关切与期待,同时也表达出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