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庭的核心,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婴幼儿疾病致死率逐渐降低。相比疾病,婴幼儿在家中发生意外的情况却愈发常见。家中是婴幼儿主要的活动场所,六成以上的意外事故都发生在家中。如何确保孩子在家中的安全已成为每位父母必须面对的挑战。
宝宝在家中的安全状况令人担忧。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活动力和好奇心也在增强,但对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危险尚不了解。孩子们会尝试做一些危险的行为,比如爬到高处往下跳、拉扯桌巾或玩窗帘的绳子等。这些行为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往往只在一瞬间,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资料显示,婴儿阶段的三大死因中,事故伤害占比不低。而对于1至14岁的孩子,事故伤害更是跃居首位。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指出,婴幼儿意外伤害的致死率目前高于一般疾病,且大多数发生在大家认为最安全的家里。这是因为孩子们在家中的时间最长,且家中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
跌倒和坠落是婴幼儿意外发生率最高的项目。孩子们可能从床上、窗子、浴室或柜子上坠落。对于一般的跌倒和坠落,可以在24小时内用冰敷消肿,72小时后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但如果坠落高度较高或撞击到重要部位,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骨折、脑震荡或脑出血。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保持冷静,固定骨折处,观察孩子的症状,如有必要,迅速送医治疗。
夹伤、刺伤和压伤是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中排名第二。家中的桌子、椅子上的尖角以及未收好的尖锐物品如剪刀、美工刀和钉子等都可能导致刺伤。家中的抽屉、折叠椅、熨衣架等可折叠物品以及不稳定的柜子、箱子都可能造成夹伤、压伤。对于轻微的皮肉伤,家长可以先自行处理伤口,但如果伤口较深或流血不止,必须立即就医。最严重的刺伤是伤到眼睛、大动脉等重要部位的情况。
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家长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排除家中的安全隐患。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行为,教育他们认识并避免危险。家长还需要定期检查家中的物品,确保它们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孩子,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以上内容作为父母必读系列文章的一部分旨在为父母提供有用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抚养孩子。烧烫伤事件频发,令人痛心。特别是在家中,这些意外往往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以下将讲述一些常见的烧烫伤情况,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警觉。
客厅内围炉吃火锅,欢声笑语间,学步车中的幼儿却可能遭遇意外。当学步车的轮子不慎卡到电磁炉的电线,火锅的汤水可能瞬间翻倒,热汤直接淋在孩子身上。这种悲剧往往发生在瞬间,让人心痛不已。
在餐桌上,刚煮好的热汤可能成为隐患。若餐桌铺有桌巾且桌巾过长下垂,孩子好奇拉扯桌巾,热汤可能倾泻而下,造成全身大面积烫伤。类似的悲剧中,一对四岁和一岁的小兄妹不慎打翻热水壶,导致哥哥手肘和妹妹小腿烫伤。妈妈在给孩子洗澡时,怕孩子着凉而加入热水,却忘了试水温,导致孩子从下巴到胸口、腹部、双手等处出现红肿和水泡。
除了烧烫伤外,家中的插座孔也是潜在的危险源。孩子的好奇心和欲望可能让他们去触摸插座孔。如果手湿湿的接触插座孔较长时间,就有可能被电伤。虽然插座孔的电压只有110或220伏特,但孩子的电力承受能力远不如成人,因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对于烧烫伤的处理,家长应牢记“冲脱泡盖送”的口诀。其中,“冲”的步骤至关重要。发生烧烫伤时,让患部在冷水下冲至少十分钟以上,可以迅速降低皮肤表面温度,减轻热度对皮肤的伤害。许多家长会忽略这一步骤,直接将烧烫伤的孩子送医。家长应牢记先冲再送医才是正确步骤。
除了烧烫伤,进食哽塞和窒息也是常见的意外事故。孩子在吃饭或吃点心时,可能因为边跑边吃、边吃边喊叫等情况导致食物卡在食道造成哽塞。对于轻微的哽塞,家长可以帮忙拍背让孩子吞下去;严重到呼吸困难时,则需要立即进行哈姆立克急救。哈姆立克法的施救方法是以右手撑住婴幼儿头部後翻转,拍打和按压结合进行急救。
婴幼儿基于好奇心,可能会将很多东西拿来尝试。如果没有将家中的药品收好,维他命、乾燥剂等都有可能被孩子误食。一旦发生误食药品、药剂的情况,家长需要收集完整的资料以便医师了解孩子误食的药属于何种性质。若误食的是具毒性的东西,一定要带着这些东西就医。
洗澡溺水也是婴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家长在帮婴幼儿洗澡时,应绝对不要离开,即使是短短几秒钟都可能发生意外。如果不幸发生溺水,家长应让婴幼儿采取头低脚高的姿势拍打背部,帮助排出呛入的水。若宝宝出现呼吸困难、脸色变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求助。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为宝宝进行婴儿心肺复苏术(CPR)。
家长必须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提高警惕,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婴儿心肺复苏术:守护生命的必修课
对于新手家长来说,掌握婴儿心肺复苏术是至关重要的。当意外发生时,及时的急救措施能够挽救生命。建议家长们积极参与医院社区健康部开设的相关课程,学习婴儿心肺复苏的正确方法。付费学习这一技能,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宝宝的深深关爱。
预防胜于治疗:打造安全无虞的居家环境
居家安全,是每位家长都必须重视的问题。为了预防婴儿跌倒坠落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家长们需要仔细检查家中的安全隐患。
检查窗户边是否有容易攀爬的椅子或床,确保孩子无法攀高;若有楼梯口,务必安装安全门,防止孩子误入;孩子活动区域要避免电线横穿,以防触电或绊倒;浴室要设置止滑垫,各种柜子要固定好,避免倾倒砸伤。
刺伤夹伤:防患于未然
将各种尖锐的物品收好,并放在孩子触及不到的地方;家中抽屉可加装锁具或扣环,防止孩子随意开关;避免让孩子接触玻璃等易碎物品;尽量少用折叠桌椅,以防夹伤。
烧烫伤:细节决定安全
餐桌尽量避免使用桌巾,若有桌巾则不要让其垂下,以防孩子拉扯引发意外;家中有幼小的孩童,插座孔请盖上专用盖子,以免孩子触电;热水瓶或饮水机应置于安,选择带有热水出口安全控制阀的产品;洗澡时应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并教导幼儿不可单独进入浴室或自行调节水温。
哽塞窒息:警惕日常细节
不要让孩子边跑边吃,以免发生哽塞;太小的玩具也不要给孩子玩,以防误吞;窗帘最好使用无绳子的类型,若有线垂下,需将其绑起打结,升至孩子无法触及的高度。
中毒与洗澡溺水:严防死守,确保安全
所有药品及有毒性清洁剂都要收在孩子触及不到的地方;帮孩子洗澡时,家长要全程陪同,不可离开,浴室门锁要选择容易打开的喇叭锁,以防孩子不小心将自己关在浴室中发生危险。
家中散落的各种玩具、折叠桌椅、固定不佳的矮柜以及电线走道等,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危险源。许佐鸿医师提醒家长要仔细检视家中环境,排除危险状况。建议家中有三岁以下孩子的家庭设置一个活动栅栏的安全游戏范围。不论是婴儿还是幼儿,家长最好时时看顾或让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活动以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的机率。安全无小事,让我们携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