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中钢协呼吁钢铁企业主动减产

一、背景与原因

在国内乃至全球经济复苏步伐蹒跚的大背景下,我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基建增速放缓,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钢材需求远不及预期。这导致了钢材价格的持续下跌,特别是在2023年一季度,钢价快速下跌,整个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利润压力。企业现金流吃紧,库存积压风险上升,整个钢铁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

从行业角度看,钢铁行业目前呈现出一种“三高三低”的态势。尽管产量高、成本高、出口量大,但需求低迷、价格走低、效益下滑。以2024年前三季度为例,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6.2%,供需矛盾异常尖锐。

二、应对策略

面对这样的困境,钢铁行业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应对。其中,中国钢铁协会提出的自律性减产原则值得重视。这一原则可以概括为“三定三不要”,即:以销定产,避免库存积压导致的现金流压力;以效定产,优先保证盈利产品的生产;以现定销,降低应收账款风险。

除此之外,区域协同限产机制也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比如西北联钢在2023年4月启动的自律减产计划,区域内钢企减产比例不低于30%,涉及的高炉达15座以上,铁水产能减少约4.25万吨/日。预计2024年,各区域将建立产销协调机制,通过协同减产来保持行业的正现金流。

抵制恶性竞争也是关键一环。为了维护市场稳定,应坚决避免低价倾销和“内卷式”竞争。龙头企业应带头限产,推动产业链利益共同体的建设,确保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执行与效果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已经有多家钢企积极响应。在2023年,这些企业启动了检修计划,一些企业甚至减少了高炉的生产。以山西省为例,该省的21家钢企中已有9家执行高炉减停产,铁矿石消耗量显著减少。

在政策层面,2024年的政策导向是进一步呼吁钢企降低生产强度、优化库存结构,并通过出口来缓解内需压力。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的钢材出口量同比增长了21.2%,这也为行业带来了一丝曙光。

尽管中钢协一直在强调行业需要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导向,通过主动减产来推动供需动态平衡,但实际效果仍然取决于市场需求恢复的速度以及企业的自律程度。这是一场关乎行业未来的持久战,希望与困难并存,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克时艰。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