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多次提及,“内卷”现象是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生育率持续下滑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对此,他深入剖析了以下要点:
一、教育内卷的巨大压力
中国的家长们普遍面临着教育成本过高的难题,这其中既包括时间的投入也包括经济的负担。学生们每周的学习时间远超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导致的后果是青少年普遍睡眠不足,课余时间被各种辅导和考试所占据。这种教育内卷现象不仅使家庭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增加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心理负担。更糟糕的是,这种内卷现象让年轻人因为教育周期延长而选择推迟结婚和生育。
二、职业发展窗口与生育的矛盾冲突
教育时间的延长,比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攻读硕士甚至更高学位,使得年轻人进入职场的时间普遍推迟到25岁左右。这就大大压缩了职业上升期与生育黄金期的重叠时间,使得年轻人在职业发展和生育之间面临更大的矛盾和冲突。他们往往在两者之间权衡,最终可能导致生育计划的推迟或放弃。
三、东亚文化与社会结构加剧内卷现象
东亚国家普遍存在一种重视教育的文化观念,这种观念形成了“高投入、高竞争”的社会共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进一步放大了内卷效应。例如,高考筛选机制引发的“剧场效应”,使得家长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以确保孩子们在竞争中不掉队。这种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使得家庭更倾向于集中资源培养少数子女,而不是选择多生育。
四、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梁建章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经济补贴:应拨出GDP的2%(约2.4万亿元)用于生育补贴,按照每孩每月1500元的标准直接发放给家庭,以缓解育儿的经济压力。
教育改革:推动学制改革,缩短学制,减少应试教育中的内耗。推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并重发展,降低家庭对单一升学路径的依赖。
职业平衡:企业应优化职业晋升机制,为育龄员工提供弹性工作制度,使他们在职业发展和生育之间能有更好的平衡。
梁建章强调,要打破低生育率的困境,必须从系统性上降低教育、住房等“内卷型成本”,通过政策干预来重建生育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人口结构失衡对经济长期发展造成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