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悬殊!五常大米收购价不到2元 零售最高达199元

随着全国粮食产量的连续丰收,黑龙江省五常大米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繁荣。五常大米,以其卓越的品质,在市场上价格节节攀升,甚至有的品种售价高达每斤199元。在这背后,五常市的许多稻农却并未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他们辛辛苦苦种植的水稻,卖给当地加工企业的价格却远远低于市场售价,每斤甚至不到两元。这让人不禁疑惑,为何优质水稻的农民收益如此之低呢?为此,“新华视点”记者展开了深入调查。

调查发现,五常大米产业链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现象。尽管大米的市场售价高昂,但稻农的收益却并不乐观。与大米市场价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机水稻的收购价格并不高,甚至在2010年上市的有机稻仅为每斤1.9元左右。这使得稻农在种植过程中投入的大量精力和成本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那么,这中间的利润究竟被谁赚取了呢?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大部分利润被加工企业所获得。这些企业以低价收购水稻,经过加工、包装后以高价销售。据企业经营总监透露,除了水稻的收购成本,加工、流通等费用每吨仅在150-200元之间,这意味着大米的加工成本并不高。那么,为何市场售价却如此高昂呢?这其中是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五常市农企之间的订单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知名米业巨头在此争夺稻源,表面上看起来应该给稻农带来更好的收益,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些企业利用订单作为工具,单方面约束稻农,甚至不履行订单承诺。这使得稻农无法从市场中获得应有的收益。这些企业不仅不按照订单价格收购水稻,还利用订单中的“霸王条款”来压制稻农。更有甚者,一些企业以订单为手段来控制稻农与其续约,而不是通过提高价格和提供良好服务来吸引农民。这种不公平的做法让稻农苦不堪言。

对于这些问题,部分米业企业却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相关信息。东方集团米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闫循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以企业商业机密为由拒绝提供与农民签订的订单。这种做法不仅让农民维权困难重重,也让消费者对整个行业产生疑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和农民应该共同努力。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农企之间的监管力度,确保订单的公平性和合法性。应该为农民争取更多权益,确保他们在产业链中的合理收益。企业和农民也应该加强合作和沟通,共同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五常大米这一“奢侈品”真正让农民分享到高收益。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五常大米的高价并非仅仅因为种植因素导致而是包含了五常市有关部门的运作及企业的商业广告的助推作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因此应该更加关注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推动产业共赢让农民真正受益。五常大米,被誉为全国唯一集“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三项殊荣于一身的“精品大米”,其卓越品质使其大有成为中国米业的“奢侈品”的态势。随着产业附加值的不断提升,大部分的利益却被加工企业及相关人员所获得。这其中的原因,与地方官员在利益分配上的决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五常市绿色食品办公室、稻米产业管理中心以及大米协会,实质上是一套人马三块牌子。负责人姜大伟表示,这些机构的职责在于引导和管理稻米市场,带领企业拓展市场,维护企业利益,对于稻农的利益却鲜有提及。

五常市米企众多,注册的就有222家,这些企业几乎消化了五常市全部186万亩稻田所产的25亿斤水稻。五常年产的水稻,如果能为稻农争取到每斤多出一角钱的收益,那么每年就能为稻农增收2.5亿元。这样的愿景似乎只是纸上谈兵。

五常市农业局的副局长秦利明指出,五常的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超前,稻农手中的水稻理应卖到更高的价格。然而现实却是,农民并未能充分享受到米产业的高附加值。

那么,如何让农民更好地分享米产业的高附加值呢?地方官员又该如何作为呢?记者多次联系五常市委市的主要领导,但始终未能得到明确的回应。

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认为,五常大米的产业发展问题在当前具有代表性。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其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这需要地方领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协调农企利益机制的建设上,不能缺位。也要解决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混乱问题,打击那些趁机谋取不正当暴利的商家。

还应该看到,为了真正让农民受益,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也需要加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议价能力。应该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目标。

五常大米作为中国的优质大米品牌,其产业发展不仅关乎农民的利益,也关乎整个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农民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推动五常大米产业的健康发展,让更多的人分享到这一优质品牌带来的红利。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