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笼罩下的生活:从身体到心灵的挑战
近日,灰霾天气持续笼罩在广州上空,不仅影响了市民的身体健康,还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阴沉的天空不见阳光蓝天,让人们的情绪也随之低落。据专家指出,灰霾还可能引发“雾霾焦虑症”,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呼吸系统受冲击
灰霾天气中,首当其冲的是我们的呼吸系统。年轻女性气道对灰霾尤为敏感。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灰霾天气下症状容易加重。钟维农医生表示,这些患者可能需要调整用药,以应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过敏性鼻炎患者在灰霾天气也容易复发,出现鼻痒、喷嚏不停等症状。
二、心脑血管风险上升
空气中的微小颗粒成分复杂,可能诱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影响心脑血管健康。血管收缩、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血栓形成、血压升高。灰霾天气还可能诱发冠心病、脑卒中、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刘城医生提醒,如果感觉不适,心脑血管患者应及时就诊。
三、心理状态受影响
灰霾天气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阴沉的天空让人的情绪变得低落,可能加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秋冬季节本身就是抑郁的高发期,对于患有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的人来说,灰霾天气的伤害更大。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灰霾焦虑症患者除了遵循医生的建议,如适当药物治疗、增加呼吸道防护、多喝水等,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保持室内通风:尽管室外空气污浊,但室内长时间封闭也不好。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适当运动:适量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缓解压力。选择室内运动或者空气质量较好的时段进行户外运动。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灰霾天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来放松心情。
4. 关注空气质量:关注空气质量指数,避免在污染严重的时候外出。
5. 防护措施: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吸入有害物质。
灰霾天气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度过这段特殊时期。也呼吁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张璐璐透露,美国精神病学杂志曾发表一项研究,揭示了空气污染与自杀率上升之间的惊人联系。
灰霾天气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如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还与体内免疫失衡息息相关。免疫失衡正是抑郁和焦虑的诱因之一。从心理层面来看,灰霾天气容易引发老人和母亲的担忧,担心空气会损害自身或孩子的健康,从而增加焦虑情绪。
那么,我们如何缓解这种“雾霾焦虑症”呢?张璐璐医生建议,对于已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如出现病情波动或复发迹象,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可以与家人朋友多交流,享受安静的音乐环境,避免过度劳累,以此来舒缓情绪。
灰霾天气还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不小的困扰。当灰霾天气中的风吹起,或者汽车尾气经过时,很多人会感到双眼干涩、发痒、有异物感甚至刺痛。这是因为眼睛的黏膜对粉尘及化学物质极为敏感,容易受到刺激导致结膜炎。为了保护眼睛,我们可以选择佩戴框架眼镜,因为镜片可以起到挡风、挡尘的作用。每天回家后,可以使用人工泪液清洗眼睛,减少颗粒在黏膜上的附着时间。对于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群来说,更需要注意眼部清洁,因为灰霾天气中的有害物质更容易隐藏在隐形眼镜与角膜之间的缝隙里。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由于镜片透气性能较差,病毒和细菌更容易在其中繁殖。
在灰霾天气中,我们也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曾有老人在晨运时因灰霾天气突发心梗。我们建议在灰霾天气里避免户外运动,尤其是清晨空气质量较差的时候。如果一定要运动,可以选择室内运动,比如客厅绕圈步行或做一些场地要求不高的健康操。外出时可以适当戴口罩做防护,但不需要使用过于严密的N95口罩,以免导致缺氧。
室内通风同样重要,但要避开灰霾严重的时间段。空气净化器虽然理论上能过滤空气,但实际效果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对于长期在室内工作的人群,可以适当调亮灯光亮度,营造一个光线充足的环境。
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食用一些润肺汤水来缓解咽部瘙痒的症状,如罗汉果茶、炖雪梨等。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加百合、麦冬、木耳、猪血等清肺润肺的食物。在情绪调节方面,适量补充维生素D,多吃脱脂牛奶、鱼肝油、乳酪、海产品等,来调节灰霾天气里被抑制的激素。
让我们共同关注灰霾天气下的身心健康,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远离雾霾焦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