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控风云再起:彩虹糖中的二氧化钛含量引发争议
一、诉讼背景与指控内容
近日,一场由美国消费者发起的诉讼风暴在加州法院掀起。消费者们纷纷指控玛氏公司生产的彩虹糖中二氧化钛(E171)含量超标,并认为这一成分“不适合人类食用”。这场指控的背后,是消费者对玛氏公司关于彩虹糖中二氧化钛含量的深深疑虑。
据悉,玛氏公司曾在2016年公开承诺逐步淘汰食品中的二氧化钛。多年过去,消费者们并未在彩虹糖中看到明显的改变,反而认为玛氏公司标签模糊,涉嫌隐瞒风险。消费者们纷纷表示,玛氏公司未能兑现其承诺,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二、二氧化钛的潜在风险介绍
关于二氧化钛的风险,科学界已经给出警示。作为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可能引发DNA改变(遗传毒性),并可能对大脑、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欧洲食品科学机构(EFSA)在2021年的评估中,已经认定二氧化钛不再安全,其细小颗粒有可能在体内蓄积。
监管动态也在发生变化。欧盟已经决定自2025年4月起全面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二氧化钛,而法国则已经于2019年率先实施禁令。
三、玛氏公司的回应与行动
面对指控和质疑,玛氏公司做出了回应。针对美国市场,玛氏声明其产品符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规定,但未具体回应诉讼的细节。而在中国市场,玛氏中国强调其国内生产的彩虹糖符合国家标准,并声称“可放心食用”。此前其奶香白巧克力、士力架等产品曾因抽检不合格而引发争议。
四、争议焦点与现状
目前,这场争议的主要焦点在于国际监管标准的差异。欧盟已经基于科学评估禁用了二氧化钛,而美国则尚未跟进禁令,导致监管标准的不统一。消费者对于玛氏公司的责任感到不满,认为其未履行淘汰二氧化钛的承诺,且产品标签信息不透明,涉嫌误导消费者。
当前事件不仅仅是一场关于产品质量的争议,更是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全球争议的一次反映。跨国企业在不同市场标准下的合规挑战也日益凸显。对于消费者而言,需要结合所在地的法规及企业声明,综合判断风险,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场诉讼的结果将对我们理解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性以及企业的责任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