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低位到货币博弈:深入解读日元汇率波动背后的故事
一、汇率跌势与低位再探
近期,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持续下跌,从2022年3月至2024年6月的115:1跌至161:1,创下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最低点。这一跌势在全年累计贬值超过10%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显著。与此日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如欧元和英镑的汇率也呈现疲态,跌至多年新低。国际利率差的扩大加剧了日元的贬值压力。
二、经济结构性挑战:依赖进口之痛
日本的经济结构高度依赖进口,特别是在能源和食品方面。一次能源进口依赖度高达88.9%,而食用油、大豆等食品的进口依赖度更是超过90%。日元的贬值直接推高了这些进口商品的成本。这种成本上升通过供应链传导,导致电力、燃气、物流等成本上升,最终转嫁至终端消费品价格。例如,2025年1月,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0.8%,电力价格涨幅更是高达18%。
三、货币政策差异与资本流动
日美的货币政策差异也是日元汇率波动的重要因素。美联储持续加息,而日本央行则坚持宽松政策。这种基准利率的差异导致了日元的套利交易活跃,资本加速外流。证券投资流出也加剧,2024年三季度证券投资流出达12.2万亿日元,远超前期水平,进一步削弱了日元的支撑。
四、投机性抛售与经济预期压力
投资者对日元的做空行为也是导致日元汇率下跌的重要原因。2024年4月,投机性抛售达到17年新高。市场对日元利差劣势的短期内难以逆转的预期,进一步打压了日元。日本经济的基本面疲软,如老龄化问题、贸易逆差以及潜在增长率下降等,也引发了市场的悲观预期。
五、央行的应对与挑战
面对日元贬值的压力,日本央行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包括口头干预、政策调整以及外汇市场干预等。这些措施的效果有限。日本财务省多次警告汇率过度波动,央行也尝试通过削减购债规模来推高国债收益率,缩小与美债的利差。市场对经济基本面的担忧仍主导汇率走势,短期内日元或继续承压。
日元贬值压力的根源在于多重因素的叠加,包括经济结构、货币政策差异、资本流动、投机行为以及长期经济结构性矛盾等。虽然日本当局正在积极应对,但日元的汇率走势在短期内仍面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