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室的窗户被冰花覆盖时,我的书包里总会准时出现一件温暖的毛衣。不必翻开标签,只需轻轻一嗅,那淡淡的樟脑香气便足以告诉我,这是奶奶亲手织制的作品。她常常念叨着:“春捂秋冻”,然而每次降温前,她总会提前将冬衣悄悄放入我的衣柜。
去年深秋,我因病发高烧,迷迷糊糊中看见床头垂着半截毛线。奶奶戴着老花镜,织针在枯瘦的指间舞动,银白色的头发在台灯下被镀上了一层金色。我迷迷糊糊地听见她念叨着:“这颜色配妞妞的校服正好,领口要织双层才暖和……”
“阿婆,眼睛会疼的。”我哑着嗓子试图劝阻她。
奶奶笑着安慰我:“不碍事,我年轻时在纺织厂工作,就算闭着眼也能接线头。”她轻轻把织好的半截袖子贴在我发烫的脸颊上,羊毛蹭过皮肤,仿佛是一朵云轻轻擦过。
那个夜晚下着大雨,奶奶突然放下手中的毛线,急忙奔向厨房。我听见瓷罐碰撞的脆响,接着是姜片入水的咕咚声。当她端着姜汤出现在我面前时,围裙上还沾着红糖的痕迹。“趁热喝,发发汗就好了。”她轻声说道。姜的辛辣在舌尖上爆开,却带着一种温暖的感动,让人眼眶发酸。
第二天清晨,枕边整整齐齐地叠着新织的毛衣。袖口的并蒂莲栩栩如生,花瓣中藏着细密的针脚。奶奶趴在缝纫机旁睡着了,剪刀下散落着零碎的线头。晨光爬上她手背的老年斑,那些深深浅浅的褐色,犹如织进毛衣里的花纹,诉说着岁月的温暖与关怀。
如今每次降温,我都会把脸埋进蓬松的羊毛领口。樟脑香与姜汤的气息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张温柔的网,将我紧紧包裹。或许真正的爱从来不需要商量,就像春蚕吐丝、候鸟南飞,奶奶总在冬天来临前,把春天的温暖提前织进我的衣裳。
窗外的雪花纷纷扬扬,教室里的暖气烘着毛衣上的小绒球。我知道此刻家中的那双布满针眼的手,一定又在忙碌着拆旧毛线,要把满含爱的阳光织进下一个季节。看着手中的毛衣,我感受到了奶奶无尽的爱意,仿佛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让我倍感温馨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