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确有很多创新之处(姑且不谈创新的成功与否),战争场面展现的也超出过往大陆地区的同类作品。,一部好的影视剧,固然不能没有好的视觉效果,但仅仅靠视觉刺激显然不足以征服观众。要评估一部作品是否成功,看的是人物塑造是否吸引人,这是最直接的手段。而人物展现的是故事,故事的背后是结构,这三点(人物、故事、结构)又一起阐释整部作品的核心理念。那么,《团》剧在这四个方面给中国观众究竟带来了什么呢?
《团》剧塑造了很多人物,但我只想说四个人郝兽医(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孟老头(塑造最失败的人物)、孟烦了(被糟蹋的故事讲述者)、竹内连山(被忽略的对手戏)。
先说郝兽医。
塑造最成功的人物郝兽医
《团》剧的主角是龙文章,但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却不是他,而是作为配角的郝西川,一个被整天喊作兽医的军医。
他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兽医,因为好心干了一件分外的事情给途经本地的伤兵包扎伤口而被裹进溃兵的大潮中,一路退到遥远的禅达。五十三岁的他,既是这帮兵痞中的长者(五十七岁),又是唯一一个从不对人恶语相向,反而总是想着尽量帮助、体谅每一个人的人。炮火下努力救人的是他;豆饼爬回来,坚持不放弃的是他;孟烦了逃跑被捉,带了迷龙去送饭的还是他。作为一名兽医,郝西川实际担任的职务却是给人看病的军医。经他手治愈的人远少于死去的人,原因并非他不忠于职守,而是实在是能力有限,而这能力有限,又不是他本人能力有限,而是从来就没有人给他过提升能力的机会,甚至没有人给他提供最基本的(更不要说充足的)药品和医疗设备。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最草根的中国人的善良、质朴和偶尔一闪的小狡猾。,这样一个人,努力的去理解每一个人,但却没有一个人敢于去理解他。因为一旦尝试着与他沟通、理解、对话,也就意味着必须重新面对自己良心——早就被连续的败退和死亡折磨的不知放到哪里的良心。重新找回良心,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这些小人物宁肯不去找回。这样一来,兽医就成了一个惹人讨厌的人物。因为当人们相继泯灭良知的时候,他居然还在顽强的坚持。于是,兵痞们宁肯以恶毒的语言、行为去挖苦、调侃、攻击他,也绝不去接触、理解他,更不会表达一丝的感恩。
在第一集里,孟瘸子就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他斥责兽医把别人的脚气治疗成截肢。一般人都会笑,笑这个军医确实够糟糕。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战争中,脚气病是可怕的,这是一种很容易在战壕中蔓延的病症,而且很难治愈。更何况老郝连最基本的医疗设备都没有。换言之,这不是他的无能,,在孟瘸子恶毒的攻击下,他让所有不了解战争的人产生了反感老兽医的第一印象,认为他就是个草菅人命的江湖骗子。而那些了解战争的兵痞们,没有一个人会站出来给兽医辩驳。因为一旦辩驳,就要直面良知,对他们而言,那是一件太痛苦的事情,他们更乐于像野兽一样活着。这就是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最终这些兵痞既没能成功改造郝兽医,更没能将他消灭,消灭他的是日军的一门九二步炮,以及写有他儿子阵亡消息的信函。前者毁灭了他的肉体,后者则早在肉体毁灭前就先撕碎了他的心。
他目睹了太多年轻人的死亡,他一直在努力拯救,没有用。他的儿子也要去死,而他——身为军医的父亲却不在儿子身边,而他又不能将这种痛苦表现出来。于是,他说我是伤心死的。
也必到此时,兵痞们才意识到,人永远是人,有不可泯灭的良知。也才意识到,他们身边,什么是最宝贵的。郝西川已经成了一个象征,于是那门干掉他的九二步兵炮也成了象征。转眼间,祭旗坡变成苏醒的火山,所有武器全部指向一个目标那门九二步兵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