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治疗药物多数与调控雌激素水平紧密相关。这是因为子宫肌瘤的生长与雌激素的刺激有着密切的关联。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
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这类药物能够引发多数患者的闭经现象,并能在三个月的治疗周期内使肌瘤体积缩减约35-65%。当药物停用后,肌瘤大小会逐渐恢复到治疗前状态。它的作用具有暂时性,主要用于辅助大肌瘤的手术治疗,如腹腔镜手术或宫腔镜手术,帮助缩小肌瘤,降低手术难度。
二、芳香化酶抑制剂。这类药物使用仅一天即可减少组织卵巢和外周雌激素的产生,进而降低雌激素水平。由于它们的作用机制独特,因此见效较快。相对于GnRH类似物,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副作用较小。已有研究报道显示,这类药物能够减少子宫肌瘤的大小和症状。
三、米非司酮。它具有抗孕激素活性,能够针对子宫肌瘤中高表达的孕激素受体发挥作用。多项研究表明,高剂量的米非司酮能够减少肌瘤体积约26-74%。其疗效与促性腺激素类似物相当,并且在停药后肌瘤复发率较低。使用米非司酮后,闭经率高达90%,盆腔压迫症状得以改善,同时骨密度保持稳定。需要注意的是,米非司酮的副作用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以及一过性的转氨酶水平升高。
尽管药物治疗对于子宫肌瘤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目前仍缺乏一种简单、价廉、安全有效的长期治疗方案。对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