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上述典型病史、症状及体征,直肠前突的诊断过程并不复杂。在自然排粪过程中,直肠前突的表现是肛管直肠交界处前上方向前膨出,其长度可能较长,但深度一般维持在5厘米以内。依据国内医学界的排粪造影检查标准,直肠前突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个等级。轻度前突深度在0.6至1.5厘米之间,中度则为1.6至3厘米,而重度前突则超过3.1厘米。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学者Nichols等提出一种更为细致的分类方法,将直肠前突划分为低位、中位及高位三种类型。不同部位的前突形成原因各有不同,比如低位直肠前突通常由分娩时的会阴撕裂引发,中位直肠前突多与产伤有关,高位直肠前突则主要是由阴道上部的韧带损伤或病理性松弛所导致。患者可能伴有阴道后疝、阴道外翻乃至子宫脱垂等症状。排粪困难是直肠前突的主要症状之一。在排便过程中,由于腹压升高,粪块在压力作用下向前突出部位移动。一旦停止用力,粪块又被挤回直肠内,导致排便困难。患者可能会感到排便不尽、腹部不适,并因此增加腹压,进一步加剧松弛的直肠阴道隔膜承受的压力,加深突出程度,形成恶性循环。部分严重患者可能需要借助肛周和阴道的压力帮助排便,甚至需要将手指伸入直肠内挖出粪块。部分直肠前突患者还可能出现便血和肛管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也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对于疑似直肠前突的患者来说,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