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在深入探索心内膜心肌活检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通过荧光免疫法意外发现了儿茶酚胺含量的增加。而在组织学的研究层面,一种奇怪的肥大心肌细胞被发现其排列紊乱,存在于肥厚部心肌之中。这一切都揭示了一种未知的病理现象。

在临床上,超声心动图无疑是最具诊断意义的检查手段。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的精细扫描,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左室的特征变化。在心尖长轴观截面,心尖室间隔和左室后下壁明显增厚,最厚处甚至可达20至35毫米。在实时观察中,收缩期时肥厚心肌肿瘤的突起尤为明显,这导致心尖左室腔出现闭塞,心室腔明显缩小。从左前斜观的角度,也能明确地看到心尖室间隔和左后壁的异常肥厚。如果不进行心尖检查,很容易遗漏本病。在疑似病例中,除了常规的探测区扫描,还需要增加心尖区的扫描。M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维图像,从心脏长轴进行观察,从探头Ⅱ向Ⅰ扫描区(心室波群)和心尖区时,可以发现心尖左室后壁和室间隔明显增厚,左室尖心腔明显狭窄,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和心向量图在本病的诊断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包括左室高电压并左胸导联ST段压低、深尖倒置的T波等。多数患者的室间隔除极Q波消失,半数患者可呈二尖瓣型P波。而心向量图则表现为额面QRS环逆钟运行,环位于左后下,起始向量常指向前方,略偏左。

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已经足够进行诊断。对于少数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血管造影以进一步确认。冠状动脉造影通常不会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迹象。而在左室造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右前斜左室舒张末期造影呈现特殊的“黑桃”样改变,以及收缩期左室心尖部的强力对称性收缩。左前斜位双心室造影则能清晰地显示出室间隔下部的明显增厚,呈现出典型的“三角”状表现。

这是一种复杂的病症,需要多方面的检查和诊断手段来确认。而深入了解这些诊断方法,对于医生准确判断、治疗这一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