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憩室静脉曲张与贫血:结肠血管扩张症的影响
结肠血管扩张症,这一病症在多数情况下悄无声息,然而却可能在少数患者身上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临床表现。无痛性下消化道出血,可能是此病症的首次警示。Welch报道的72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中,有43例归因于结肠血管扩张症。每一次的出血事件,由于出血量、速度和病变部位的不同,所呈现的临床特征也各异。
靠近结肠近端的病变,出血较多的患者可能会排出栗色或水样大便。若病变位于左半结肠,患者则可能排出鲜红色大便。急性大量出血可能导致患者迅速陷入失血性休克。而长期反复出血则往往导致慢性缺铁性贫血。
值得注意的是,结肠血管扩张引发的下消化道出血,多数情况下的出血量较小,且出血具有自限性,80%至90%的患者在未经特殊治疗的情况下,出血会自行停止。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这一病症,因为它有可能反复发作。
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近一半是由结肠血管扩张引起的,而这一病症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尤其是有冠心病、主动脉狭窄病史的患者。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会伴随结肠憩室炎,这反映出结肠血管扩张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动脉高压以及局部结肠炎有关。
对于具有反复发作的下消化道出血或慢性缺铁性贫血病史的患者,如果排除了消化道肿瘤、食管静脉曲张、胃黏膜出血等其他原因,应考虑结肠血管扩张症的可能性。特别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以及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更应该警惕。
在临床诊断上,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是一种准确有创的检查方法,准确率可达75%至90%。除此之外,纤维结肠镜检查也被广泛应用于确定诊断。当伴有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时,放射性核素扫描也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除了用于诊断结肠肿瘤和结肠憩室炎引起的出血,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也能提供帮助。
结肠血管扩张症虽然可能在多数患者中悄无声息,但其可能引发的后果却不容忽视。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及时诊断,以便对这一病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