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老年患者,特别是那些有既往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脑出血的发病常在精神激动或体力劳动中迅速进展。对于这类患者,诊断过程需要结合多种检查结果来进行。
一、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是诊断脑出血的重要环节。由于神经或内分泌因素的影响,脑出血患者的常规血液检查结果常常表现为白细胞、血糖、血尿素氮和非蛋白氮的增加,以及血清肌酶的上升。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一半的患者可能出现血白细胞和血糖的升高,在严重脑出血的情况下,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0%以上。
尿检也是诊断脑出血的一个方面。部分脑出血患者会表现出尿糖和蛋白尿。
二、其他辅助检查
1. 脑血管造影:在CT技术普及之前,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出血的重要方法。其表现主要为肿块占位,如基底节脑出血,正位表现为脑前动脉向对侧移动,侧裂动脉向外移动,两者间距增大。
2. CT扫描:CT扫描是诊断脑出血的常用方法。血红蛋白对X线的吸收系数明显大于脑组织,因此在CT扫描中呈高密度影。随着时间推移,密度会有所变化。
3. MRI扫描:MRI成像除了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关,还与铁的特性有关。由于铁是一种顺磁物质,因此血肿的演变主要由含有铁黄素的血红蛋白决定。MRI脑出血可分为四层,包括中心核心层、缺氧较轻的外层等。
4. 腰穿检查:对于无法进行脑穿检查或无条件进行的情况,腰穿检查有助于诊断脑出血。但其阳性率约为60%,存在假阳性可能。当脑出血破裂至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时,腰穿检查可发现血性脑脊液。此检查还可以检测颅内压,有利于指导脱水治疗。但需注意,对于疑似大量出血或可能出现脑疝的患者,应谨慎进行腰穿检查。
脑电图可能会提示脑出血部位的慢波,但并无特异性。而心电图检查则可以揭示大约一半脑出血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通过心电图,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心脏问题,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