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50岁以上人群,完全性房传导阻滞的问题逐渐凸显。在老年群体中,该病症的男性患者数量超过女性。完全性房传导阻滞的症状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取决于心室率的减缓程度以及心肌的病变状况。当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出现完全阻断时,心室率会受到影响,导致心脏排血量下降。
对于先天性完全性房传导阻滞的患者,其心室节奏点往往超过房间束,因此心室率较高。这类患者通常在体力活动时,由于心肌功能良好,心脏排血量能够相应增加,因此症状表现并不明显。对于后天性完全性房传导阻滞的患者,在休息时可能无明显症状,但也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疲劳、胸闷和呼吸急促等症状。特别是在心室率过慢,或心脏存在明显的缺血或其他病变时,症状可能更为严重,甚至可能出现心力衰竭、休克或大脑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
在急性心肌梗死伴随完全性房传导阻滞的情况下,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部位、传导障碍的发生速度、心室起搏点与心室率等因素。前壁梗死并发三度房传导阻滞时,病情较为严重,可能引发低血压、休克和左心衰竭。如果心电图显示心室率过慢,QRS波明显增宽,患者晕厥或心力衰竭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完整的房传导阻滞患者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三类:
1. 先天性完全性房传导阻滞:多与先天性心脏病有关,部分患者在出生时并无症状,但日后可能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2. 急性获得性完全性房传导阻滞:通常由急性心肌梗死、药物、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等引起,这些损伤往往是暂时的。但也有部分损伤可能不可逆,需要安装起搏器。
3. 慢性获得性完全性房传导阻滞:常见于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肌疤痕,如动脉硬化、扩张性心肌病和高血压等。这些病症可能导致慢性进行性加重的房传导阻滞,通常需要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完全性房传导阻滞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治疗和预后也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疑似有此病症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