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腹腔室隔综合征的过程中,腹压的控制与管理至关重要。此病症的根本原因是腹压升高,腹压降低是治疗的核心。据Maxwell(1999)的研究,患者在发生ACS后的平均减压时间为3小时,全部病例均成功存活;相反,如果延迟到25小时后再进行减压,则患者无一幸存。这充分说明了及时减压对于改善预后的显著影响。
为了防止减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应在持续监测的条件下进行。通过补充有效血容量和减少静脉回流来维持心脏排出量,同时充分给予氧气。在腹部内压开放后,应警惕可能出现的再灌注综合征,这是一种可能导致严重低血压甚至心跳骤停的现象,可能是由于厌氧代谢副产物在注射洗脱后进入循环所致。Morris等人通过应用特定的药物和措施,成功避免了再灌注损伤或将损伤降至最低。
在治疗过程中,腹部减压后皮肤和筋膜的不完全缝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腹部压力,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内脏膨胀和肠瘘。在这种情况下,应避免强行关闭腹部,而选择一种称为暂时性“关腹”的方法。武汉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在ACS治疗中,曾尝试使用静脉营养输液袋作为临时关腹材料,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他们发现早期手术、剑突至耻骨联合中切口开腹减压以及使用塑料袋暂时“关腹”等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用材料无菌可靠、表面光滑、容量大且透明,便于观察腹部器官和是否有出血等待点,而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预后方面,虽然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发病率较低,但其死亡率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对此疾病缺乏了解。如果早期进行诊断并及时开腹减压,所有病变都能迅速逆转。提高对此病症的认识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至关重要。
治疗腹腔室隔综合征需要迅速、精准地实施减压操作,采用暂时性的“关腹”方法可以有效地管理腹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尽管存在挑战,但通过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大多数患者都能成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