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一种常见病症,在特定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哪些人群更容易遭遇低血糖的困扰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长期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若是胰岛素注射过量,或者在注射后摄入的食物过少、活动过多,就可能出现典型的急性低血糖反应。这时,我们需要特别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昏迷之间的区别。
服用某些药物的朋友也要格外注意。磺脲类药物,特别是氯磺丙脲,若剂量迅速增加,更容易引发低血糖。大部分患者在服药后一周内就会出现症状。而有些患者在服用某些长效降糖药物后,甚至在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几周甚至几个月后也可能出现低血糖。当患者的饮食减少、肝肾出现病变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更要警惕低血糖的可能性。
连续大量饮酒并且食物摄入较少的人,也容易产生低血糖。长期忽视饮食调整,大量饮酒,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危及生命。
一些特定的药物和化学物质,如醋水杨酸、应用体验安和其他B-受体阻滞剂等,也可能引发低血糖。而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使用这些药物,更是容易引发严重的低血糖。甚至有一些肝脏有毒的物质,如氯仿、辛可芬等,也可能导致低血糖。
除了上述因素,还有一种名为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1B细胞瘤的疾病,也能引起慢性、反复发作的低血糖。这种疾病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伤。由于患者常常自发地增加进食次数,所以往往容易发胖。
那么,当低血糖发作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患者要保持绝对休息,及时补充糖分至关重要。若能及时补充糖份,相应的低血糖症状往往能得到很好的缓解。若治疗不及时,低血糖对大脑的损害可能是不可逆转的。
在生活中,我们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尤其是上述的高危人群。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保持运动,这些都是预防低血糖的有效方法。一旦发现有低血糖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自己的健康,预防低血糖,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