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家长需警惕的儿童常见疾病
新生儿黄疸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尽管大多数情况下是生理性的,但家长仍需高度警惕,以免延误治疗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在胎儿期,由于宫内环境相对低氧,为了满足胎儿的氧气需求,会产生大量的红细胞。当新生儿出生后,随着他们开始使用肺部呼吸,血氧浓度迅速升高,这时过多的红细胞就会受损。加之新生儿红细胞的寿命相对较短,约为70至90天(而成年人的红细胞寿命为120天),以及新生儿肝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无法及时处理和排泄胆红素,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引发黄疸。
大多数新生儿的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这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血胆红素增加的现象,通常不会对新生儿造成危害,也无需特殊治疗。也有一部分新生儿由于某些疾病导致病理性黄疸的出现。如果黄疸处理不当,可能会伤害婴儿的大脑(核黄疸),甚至危及生命。家长必须能够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生理性黄疸通常表现为:新生儿出生后2至3天开始出现皮肤黄染,4至5天达到高峰。轻度黄染可见于面部和颈部,重度则可能出现躯干、四肢黄染。大便和尿液也会呈现黄色。通常,生理性黄疸无症状,部分新生儿可能出现轻度嗜睡或食欲不振。对于大多数正常新生儿,黄疸会在7至10天内消退,但早产儿可能会持续2至4周。
而病理性黄疸的表现则更为严重: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就可能出现黄疸,且黄疸症状会逐渐加重,全身皮肤呈现明显的黄色染色,橙色皮肤,甚至皮肤黄色暗淡。大便颜色可能变为浅灰白色,尿液深黄,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2至4周以上。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立即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作为家长,平时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黄疸症状,务必及时选择正规医院接受治疗。治疗后的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保证孩子的健康需要家长们的细心照料和呵护。让我们共同为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