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如何准确理解大气层的垂直高度

大气层的壮丽构造可以从其垂直分层来解读,每一层都拥有特定的垂直高度和独特的温度特征,仿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精雕细琢。

大气层从下到上,主要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热成层)以及外层(逸散层):

1. 对流层:

在低纬地区,其平均厚度达到17至18千米,中纬度地区略薄,为10至12千米,高纬度地区则更薄,约为8至9千米。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5℃。也有说法是每上升1千米,气温骤降6℃。

这一层包含了大气中约75%的空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各种天气现象如云朵、雾霭、雨雪等都在此层上演。

2. 平流层:

位于对流层之上,其范围从对流层顶部延伸至约50至55千米的高度。

气温走势奇妙,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反而上升。这里的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稳定,是高空飞行的理想场所。

3. 中间层:

跨越从平流层顶到约85千米的高度。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迅速下降,极端时,顶部气温可降至-83℃以下,仿佛冰雪世界的入口。

4. 暖层(热成层):

位于中间层之上,延伸至约800千米的高度。

白天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达到极高的温度值;夜间虽降温,但仍保持一定的温暖。

5. 外层(逸散层):

指的是800千米高度以上的大气层。

这里空气极其稀薄,温度极高,大气粒子受到的力量足以克服地球的引力,得以逸散进入外层空间,探索更广阔的宇宙。

大气层的垂直高度,是由其各分层的上下界限来界定的。每一层都拥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和天气现象,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展现了大自然的无尽奥秘和魅力。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