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腌制海产品或含副溶血性弧菌 夏季进食要谨慎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喜欢潜伏在海鲜产品中的致病菌,误食后可能导致腹痛、呕吐、发热等食物中毒症状。随着夏季高温的到来,食用海鲜产品的安全隐患逐渐凸显。

最近,奉化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当地餐饮店的腌制海产品进行了抽检,发现部分白元蟹与黄泥螺中含有副溶血性弧菌。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即使是日常喜爱的食品也可能隐藏着安全隐患。

该局稽查大队在多家餐饮店共抽检了多种海产品,包括泥螺、白元蟹、咸蟹等,并送往实验室进行了多项检测。检验报告显示,有部分泥螺和白元蟹检出了副溶血性弧菌。这种细菌多存于海水中,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和感染性腹泻等疾病。

除了夏秋季节是高发期外,食用未煮熟的鱼、虾、蟹等海产品,或在加工过程中被海产品交叉污染的肉、蛋、蔬菜等,也可能导致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其潜伏期在2至40小时之间,主要症状包括呕吐、腹痛、腹泻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细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被杀死。

为了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消费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动物性食品应煮熟煮透再吃;隔餐的剩菜在食用前应充分加热;防止生熟食物操作时交叉污染;海产品宜用饱和盐水浸渍保藏,并可加醋调味杀菌,食用前用冷开水反复冲洗。咸菜、腌肉等腌制食品也可能携带这种细菌,因此同样需要注意处理与保存。

一旦发生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到医院接受医治。副溶血性弧菌对氯霉素敏感,而呕吐、腹泻严重者需要补充水和盐。健康小贴士提醒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关乎健康,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让我们共同关注食品安全,守护健康。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